首页 > 新闻 > 要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修旧如旧已蔚然成大市场:吴中杰先生《鹿城纪事》补记

第一财经 2023-03-31 11:33:28

作者:王泠一    责编:国子昂

樱花时节:吴中杰先生(左)和复旦大学著名校史权威张国伟(笔名读史老张)在校园里合影留念

一晃有幸结识复旦大学著名学者、博士生导师吴中杰先生二十八年了,他是鲁迅研究权威和复旦文史典故的活词典。我很喜欢品读他的著作,今年三月就得到了他的最新著作《鹿城纪事》(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年1月版)。这是他的乡愁之作,由三十篇其故乡浙江临海的人与事实录构成。吴先生一九五三年(十七岁)时离开家乡到复旦求学、后留校在中文系教书育人;今年就是他离开故土七十周年,所以《鹿城纪事》的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温情。我品读之后,感触最深的是其第二十篇即题为《一个泥水工的文化情怀》;讲述的是当代临海著名工匠、中国古建筑保护专家黄大树的传奇式故事。吴先生主要是从保护古城视角赞赏了黄大树的不懈坚守、自学成才和家国情怀。我正好了解古建筑保护市场的现状,故做番补记。

吴中杰先生的最新著作《鹿城纪事》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于年初出版

今年75岁的黄大树是浙江临海市古建筑工程公司董事长、中国建筑协会古建筑分会副会长。在他和团队修复的数百座古建筑中,有的被申报为世界遗产,200多处被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还主持修复了马来西亚槟城张弼士府邸、尼泊尔中华寺等海外著名中国古典建筑,并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黄大树原本是临海土生土长的农民,初中毕业后当起了泥瓦匠起步,他是误打误撞入行古建筑保护领域的。最早就是在1978年,他参加了宁波天童寺古迹的修复工作;因为一天有一元工钱,而在老家务农一天只有三角报酬。随后不久,他就组织了自己的工程队。如今大半辈子雕琢古建筑的他,也为中外古建筑界所尊敬。

自学成才的浙江临海古建筑保护专家黄大树

黄大树是自学成才的!为了掌握更多古建筑相关知识,他经常去各大图书馆、书店翻看古建筑书籍,查阅资料,还会向考古学家和一些古建筑专业人士请教,希望把古建筑修复做到完美极致。他也会利用工程项目的空档期,去北京、南京和上海面对面地请教古建筑保护和权威学者。在自学和游学中,黄大树慢慢体悟到,西方的古建筑大多以石构建筑为主,而我国古建筑多为砖木结构,所以在修复时应当注意保留建筑的本质,同时还要保证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修复后的建筑能经受得住长年累月的风雨侵蚀。这成为他钻研的重点领域!

张弼士,清政府驻马来西亚的首任公使

随着越来越多重点古建筑成功修复,黄大树的古建筑工程队声名鹊起,国内不少修复古建筑的重任接踵而来。如坐落在马来西亚槟城的清代大使馆张弼士(1841-1916)府邸,始建于1887年,总建筑面积达4180平方米,拥有四合院式古建筑楼群(类似这种中式古建筑在国外仅剩两座)。1992年,马来西亚政府批准修复张弼士府邸。但由于年久失修,整座建筑已失去了原有的面貌。经我国原文化部等有关部门推荐,黄大树带领着修复团队前往马来西亚开展修复任务。代表中国古建筑修复团队走出国门,黄大树立下了奇功。特别是在修复中,为尽可能保留原有的残损构件,他对霉烂朽蚀的斗拱、戗角按照原样进行拼接,对开裂处用了自己的独门专利秘方“压力注浆法”,用针筒压入桐油灰浆,使砖缝严丝密合,稳固坚实,让新老梁木衔接自然。经过半年的紧张施工,这座府邸再现了当年的风采,并且受到马来西亚官方的高度评价:是亚洲不可多得的杰作;此后中国和马来西亚人文交流迅速升温。

修旧如旧,在上个世纪末期是一项古建筑保护的首要标准;这在笔者和日本同行的讨论中也多有涉及。本世纪头十年,中国经济加速发展;古镇、古桥、胡同、弄堂等旧建筑在规划中如何保护、如何合理取舍,是我遇到的大课题。同时,即使当地政府愿意投入公共财力加以修缮维护,古建筑技术工人从哪里来?又如何规模性地加以培养呢?这曾是特大难题!

从2011年到2020年,即经历了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这些发展中的课题得到了根本性的破解,我也有幸成为历史见证人。目前,我国古建修复的利润达8%左右,即高于只有3%-5%的新建建筑一倍左右,我国古建修复市场在近几年涌现热潮。近年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BIM技术、倾斜摄影技术、GIS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的研究逐渐完善,也被适当的应用于古建筑修复的实践中。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倾斜摄影技术可以获取古建筑较为准确的几何信息,完成数据采集,生成点云模型;之后再在此基础上建立BIM模型,输出二维图纸,为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最后,通过GIS技术建立数据库,进行古建筑各项档案数据的储存、管理与保护,便于查阅。新型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古建筑修复的每一个环节,为古建筑修复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与此同时,投入古建筑工程保护的工匠们待遇得到了积极的保障。后继人才培养同步得到合理的规划,如在《2021年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在“土木建筑”大类中“建筑设计”类,就设置了“古建筑修缮”这一专业,由“古建筑修缮与仿建”更名为“古建筑修缮”;而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中设置了“古建筑工程技术”一专业,在本科中则新增设置“古建筑工程”一专业,专业内涵由技术扩展到工程层面。

黄大树古建筑团队参与修缮过的天童寺景观一览

而黄大树本人牢牢守住古建文化传承初心,充分发挥工匠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在临海农商银行授信3亿元的支持下建立名匠工作室。目的就是引导古建筑行业的乡贤匠人回归家乡,传承古建技艺,培育古建工匠人才,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古建人才支撑,助力古建产业发展,带动家乡共同富裕。这是2022年临海的佳话:首批已邀请了汇溪籍拥有中国传统建筑名匠、中国高级营造师、工程师、国家注册建造师等行业职称的17位代表性工匠入驻。作为全国首个“中国古建筑工匠之乡”,黄大树老家即临海汇溪镇内古建名匠辈出,但很多都是单打独斗。在黄大树名匠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下,通过各类建筑名匠的入驻,配套开办古建技艺学堂,搭建载体传承匠心与技艺,围绕古建项目引进、建造技术难点突破、工匠技术提升等要素展开交流和学术讨论,并给予当地古建工匠全方位支持,以引导带动古建资源、产业回归家乡,还推动浚头村及周边村成为中国美院的合作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学习掌握古建建造修复专业知识,成为技术工人,吃上“技术饭”,走上致富路。截至目前,汇溪古建产业产值已达近10亿元,相关行业村的集体资产达到1000余万元,从事古建行业的村民达到3000余人,占全镇劳动力总人数的20%,其中工匠人均年收入超过10万余元!

而最新的相关调研显示,近年来我国古建筑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超过15%,2022年已经突破1600亿元,发展势头总体良好。坚持“传承文化经典、推动创新融合”的发展方向,在笔者看来是可以构建并进一步完善古建筑保护产业链的,并且赋能各地旅游的经济贡献率。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