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银行薪酬分化:中信人均月薪涨至5万,招行微降,平安人均每月少拿2600元

第一财经 2023-04-04 20:05:14

作者:安卓    责编:林洁琛

降薪,先从管理层开始。

身处金融业降薪浪潮的不仅仅是券商,也有部分上市银行。

第一财经根据Wind资讯及上市银行年报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3家全国性上市银行发布了2022年年报,包括6大国有行及除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外的7家股份行。

从13家上市银行的薪酬数据来看,去年,整体薪酬盘子增长,人力也在增长,但与过去的人均薪酬普涨不同,2022年,已有部分银行收缩人员开支,尤其是超过一半的股份行主动压缩了管理层薪酬。

中信银行人均月薪超5万

从人力总成本来看,13家全国性上市银行去年薪酬总额为8499.76亿元,同比2021年的8030.33亿元增长了5.85%。

其中,人力总成本增幅较大的为浙商银行,同比增长了18.67%;另外,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的人力成本增幅也超过了10%。而光大银行去年几乎没有增长,民生银行也仅仅是微增。

在员工人数方面,13家上市银行合计员工224.09万人,同比2021年增加了3.58万人,增长1.62%。其中,兴业银行和浙商银行去年人员增幅较大,分别为11.68%、15.15%。

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近年来,浙商银行的人员持续增长,截至报告期末,全集团用工人数已接近2万人。

而兴业银行的员工规模则呈现出V型反转,2019年~2020年,兴业银行连续两年缩减人力,员工人数合计减少3000余名。其中,减少的主要是业务人员,当时,兴业银行正处于同业业务转型、“商行+投行”战略实施的初始阶段,直到2021年,员工人数才开始有所增加。

6大国有行中的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近年来都在进行裁员,相比2018年,去年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均减少超2万人、中国银行减少了5000余人。

从人均薪酬来看,目前披露的13家银行人均薪酬均超过了30万元/年,但首尾却相差近一倍。

其中,中信银行人均年薪超过60万元,达到62.45万元,平均月薪超5万;招商银行紧随其后,人均年薪56.46万元,平均月薪4.7万;浙商银行、兴业银行的平均月薪在4.5万元左右。

6大国有行的薪资仍然不及股份行,平均月薪在2万元~3万元左右,但一个变化是,农业银行终于不再垫底,其平均薪酬超过了邮储银行,同比增幅高达7.6%。

去年,邮储银行的人力增速高于薪酬增速,导致人均薪酬下滑近3%,这也是国有大行中唯一一家人均薪酬下滑的银行。

降薪的不只邮储银行,在已披露年度业绩的7家股份行中,4家人均薪酬下滑,其中,招商银行微降0.33%,兴业银行降1.40%,光大银行降2.55%,而平安银行的年度人均薪酬降幅最大,达到了5.84%,人均每月降了近2600元。

股份行普遍压降管理层薪酬

平安银行的降薪在管理层体现得尤为明显,年报显示,去年,平安银行董监高薪酬总额同比下滑了8.49%。

其中,平安银行行长胡跃飞的年度税前报酬从387.95万元直降至336.71万元,降幅超过13%;副行长杨志群、鞠维萍也分别下降了15%;董秘周强薪酬降幅更是超过了16%。

与其他银行不同的是,平安银行的薪酬普降带有集团色彩,去年,或是基于保险行业现状以及集团自身发展考虑,平安集团管理层主要人员降薪,其中,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的税后报酬总额下降超14%。

作为集团总经理,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从平安集团领取报酬,其税后报酬总额为448.28万元,同比下降超13%。

但在业绩方面,平安银行去年依旧录得大丰收,实现营业收入1799亿元,同比增长6.2%;归母净利润为455亿元,同比增长25.3%,是营收增速的4倍。

与平安银行类似,也有部分银行压降管理层薪酬,主要是股份行。

例如,招商银行董监高总薪酬下滑了4.14%,招商银行现任行长王良的税前报酬为362.46万元,与前任行长相比减少57.37万元。王云桂、李德林两位副行长以及另外两位今年2月退休的副行长,税前报酬也从2021年的306万元左右下降至约294万元。

民生银行董监高总薪酬下降了4.75%,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大行相比,民生银行的管理层薪酬支出堪称庞大,即便是有所下降,总额也超过了5500万元。

另外,光大银行董监高总薪酬下滑了20.26%,浙商银行下滑了31.46%。

管理层薪酬增长的主要是原本较低的国有银行。不过,兴业银行是个例外,去年,兴业银行虽然人均薪酬下降,但管理层薪酬支出却同比增加了19.67%,增幅最快,这也源于兴业银行的管理层薪酬在股份行中属于较低水平,其行长陶以平的税前报酬仅163.56万元,不到平安银行行长的1/2。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