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下游地产、基建开工率逐步攀升,钢铁企业生产量也逐步恢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扩大内需政策效果显现,投资和消费将呈现加快回暖态势,制造用钢和建筑用钢需求将呈现同步释放的局面。(中国证券报)
经历去年的“至暗时刻”后,2023年的钢铁产业正从盈亏平衡的新窗口探出头来。从多家钢企和钢贸商处确认,今年以来钢材价格试探性上涨频现,量价、开工率、库存等指标都出现向好趋向。如果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上一轮钢铁产业实现困境反转的核心力量,那么并购整合则正在成为新一轮钢铁企业熨平周期的重要工具。今年被视为钢铁产业整合进一步深入的大年,原材料话语权、市场化技术创新、价格波动平抑,都被寄予厚望。
我国首个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投入使用;多家机构去年四季度增持中概互联网股;2月上旬重点钢企日产粗钢环比增长3.77%。
相比2021年整体盈利水平创下新高,2022年的钢铁行业走得颇为艰难:钢材价格承压运行,煤焦等原料价格强势,钢企整体效益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部分钢企更是出现了巨额亏损。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稳经济政策效应的逐步释放,钢材需求有望恢复,预计2023年供需紧平衡,结构性矛盾逐步缓解,现货价格小幅上涨,行业盈利有望在需求回升背景下得到改善。同时,面向细分下游,如火电机组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及油气产业链等景气行业的钢企有望面临更好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