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海外市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IMF答一财:中国经济反弹“非常明显且重要”

第一财经 2023-04-11 23:39:14

作者:葛唯尔    责编:冯迪凡

这次的反弹更大程度上集中在国内服务业。
IMF首席答一财:中国经济反弹“非常明显且重要”

世界银行集团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春季年会开幕前夕,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 • 古兰沙(Pierre-Olivier Gourinchas)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有关中国经济重启的提问时表示,中国的快速重启正在带来强劲的经济反弹,并成为2023年的全球经济的亮点之一,“这一点非常明显且非常重要”。

古兰沙表示,或是出于家庭和消费方面的谨慎行为,迄今为止中国经济重启对消费的提振似乎略低于预期,但经济重启的贡献及其对全球增长的正向溢出效应是毋庸置疑的。

IMF世界经济研究部门主管丹尼尔·利(Daniel Leigh)补充解释道,与过去更多地由投资拉动的增长相比,这次的反弹更大程度上集中在国内服务业,加之对中国经济的中期预测趋于温和,因此其所带来的区域性溢出效应与以往的预期有所不同。

在最新公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IMF预期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分别为2.8%和3.0%,较1月的预测值均下调0.1个百分点。IMF维持了对中国经济今年5.2%的增速预测不变。

古兰沙表示,中国面临的通胀压力仍相当温和,并预测今明两年通胀增幅分别为2%和2.2%。

展望未来,古兰沙提示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之一仍来自于房地产行业,并表示希望看到更多措施的出台,以确保房地产行业不会在未来拖累中国经济增速。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关键字

中国经济IMF

相关阅读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势没有变

国内多家机构研究表明,现阶段中国潜在增长率在5%—6%左右。从实际运行情况看,经济实际增速不仅取决于潜在增长率,还受到供给、需求等多重约束。

09-22 08:46

一些西方国家唱衰中国经济 外交部回应

毛宁强调,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并没有改变。

09-12 15:32

秦朔:艰难的富饶

一是我们的人均收入水平要再上一个大台阶,难;二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想轻松一点、少卷一点就能做到,难。

09-11 10:39

全年如何实现GDP目标?——建议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全年经济增速目标定为5%左右,对应两年平均增速为4%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实现5.5%的增速,对应两年均值刚好为4%。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GDP同比增长6.3%,对应两年平均增速仅3.4%,并且GDP单季环比也明显回落,可以说经济已经初步显露出放缓迹象。进入三季度,多项经济指标延续低位调整,若此趋势在下半年延续,实现全年GDP增速目标可能存在一定压力。 今年出口偏弱,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大概率对GDP形成拖累,我们预计全年净出口拖累GDP下滑约0.5个百分点。因此更重要是讨论如何分配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对GDP的拉动作用,来完成5%的GDP增长目标。 如果私人部门明显恢复,可以使得GDP最终消费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凸显。这需要私人消费与投资发力,对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和商品房销售额全年同比分别可能需达到8%和-3%,全年社零总额应比基准情形增加约6600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总额可能分别拉动GDP约4.2和1.4个百分点。但是在收入增长偏慢,储蓄倾向偏高的条件下,提升居民消费投资的难度较大。 如果居民消费维持相对低位,则需要政府部门“托底”。政府部门的主要抓手一在于政府消费支出,二在于基建投资与土地交易,如果政府发力,届时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总额分别可能拉动GDP约3.9和1.5个百分点。但一方面是增加政府财政支出,另一方面减税降费等措施之下财政收入端上行动力并不强,财政收支差额扩大的可能性较大,需要加大政府债发行力度作为支撑。我们测算如果基建投资增速年底达到9%,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增长上调至7%,这需要政府债券增发1.5万亿元左右。对应一般公共预算口径的赤字需提高约5000亿元,那么地方政府专项债还需多发行1万亿元左右。 整体看,我们认为拉动GDP增长,私人部门与政府部门均有一定的发力空间。但短期看提高政府支出,增加政府财政支出、拉动土地交易、基建投资可能是效果更好的方式。我们认为年内财政发力,除了政治局会议提到“加快地方专项债的发行和使用进度”,不排除上调赤字规模、盘活专项债务结存限额。

08-29 01:03

刘俏:怎样释放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潜能丨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系列之二

保持节点行业的投资强度甚至超前投资、保持制造业增加值的GDP占比并提升中高端制造业比重、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推动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位置向上游迈进。

08-14 20:22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