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全球经贸体系重塑预期强化和各国稳定币立法逐渐完善,稳定币的发展和监管引起广泛关注。
6月25日,在天津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李波表示,稳定币的发展有机遇也有挑战,它有可能成为非常高效的支付手段和价值储存手段,但前提是使用适度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监管。
(IMF副总裁李波在2025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保障经济增长驱动力”专场参与讨论)
李波表示,包括美国以及欧洲和亚洲的部分经济体在内,全球都在尝试对稳定币进行适度监管,希望建立关于稳定币的有效法律和监管框架,IMF支持这些工作,并已经与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合作,共同出台了一些初步指引。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李波强调,达成全球共识任重道远,对于各国的不同尝试仍在观察和比较,以寻找一个最优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很关键:第一,要明确稳定币的属性是货币还是金融资产,两者对应的监管和法律要求有很大差异;第二,如果稳定币是货币的话,是M2(广义货币)还是M0(流通中货币),这也将对应包括反洗钱要求在内的不同监管规则。”李波说,这些问题目前仍未有定论,但IMF支持相关的探讨,并尝试促成不同利益相关方合作以推进达成国际共识。
我国相关领域的政策设计与监管实践,其核心应该集中于构建基于区块链的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以此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和国际竞争力。
第一财经研究院认为,我国应积极应对稳定币给传统金融体系带来的影响,在支持创新与防范风险之间找到平衡。
沙夫在博客中写道,如果锚定美元资产的稳定币在欧元区广泛应用于支付、储蓄或结算,欧洲央行对货币状况的控制力将遭削弱。
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公平化和稳定化的方向演进。
两法案赋予了稳定币合法席位,消除了稳定币的政策不确定性,进一步促进了稳定币的发展。而稳定币的快速发展又将为支付行业、数字资产行业乃至全球金融体系带来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