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三年四月十四日,笔者应上海市青浦区水务局邀请,以其境内重固镇的治水工程赋能乡村振兴主题进行调研。青浦处于上海连接苏浙两省的重要接口,重固又是G1501和沪常高速的交汇镇,比邻G60、轨交17号线和崧泽高架。可以说:便捷的高速通道,优越的区位优势,直接有利于增强和发挥重固作为青浦的城市副中心在长三角范围内要素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具体而言:重固镇位于青浦城东北,东临大虹桥商务区,南接赵巷商业圈,西连青浦新城,直接与青浦工业园区接壤,北靠白鹤镇;距虹桥机场15公里,距其青浦中心城区9公里;距离徐家汇28公里总面积24平方公里;近年其常驻人口六万五千多人规模。
此番调研重固,离我第一次即二零零五年调研此镇已经十八年过去了;果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重固,早在七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当地先民用勤劳和智慧擦亮了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人类文明火光。而位于镇内、著名的福泉山古文化遗址,完整保留距今6000—7000年历史的各个时期文化叠压遗存,是上海市唯一一处国家级大遗址。这里被我国考古学家誉为“古上海的历史年表”、“中国的土建金字塔”、“上海的发祥地”;也被当年的我在十八年前的调研报告中赞誉为“上海第一个拥有公共空间的社区”。
被誉为上海最早公共社区的福泉山历史文化遗址,迄今已六千多年
如今,重固镇主动对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布局。已经设定江南水乡特色文旅精品小镇、综合配套完善的生活宜居小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及乡村振兴示范镇的功能目标定位;并且积极对接上海中心城区,面向国际、拥抱未来,以乡村文化振兴为抓手,驱动乡村全面振兴。目前,重固存量企业有4000多家,涉及物流仓储、医疗器械、现代商贸、房产开发、文化创意、现代农业等数十个行业;为兴镇富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同时地面交通大道硬件设施一流,村村通公路且可直达长三角各镇。
在上级部门的精确指导下,重固镇发展规划科学、项目开发务实,尤其是2019至2021年三年的阶段性重点任务分别为:推动策划规划完成、产业项目导入、建设项目见效。其重点项目聚焦章堰、徐姚、福泉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启动农村人才公寓,引入乡村电商中心、春景秋实农业园,开发新谊和滨水走廊等特色项目。而重固乡村振兴的愿景目标是:“树立长三角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一体化核心节点和发展标杆,打造上海近郊城乡双行实践先行实验区和新江南田园展示窗口,探索青浦特点、重固特色振兴之路,建设乡村振兴示范镇”。从我调研中获得的实际感受是,去年以来其规划蓝图继续焕发出了磅礴生机。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针,在青浦、在重固都引发了当地干部、群众和企业骨干的共鸣;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更是以最大公约数般的概念得到普及。而从治水角度来进一步演绎的话,就是”人与碧水和谐共生”。二零二二年八月,青浦水务局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治水,是为了赋能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围绕民生福祉,青浦治水工程先后策划建设人水相依的环城水系公园,勾勒出别出心裁的水城“金腰带”,为青浦新城40万户居民增添生活秀带;同时精心打造“醉美淀山湖彩虹桥”,融合防洪、景观、生态、人文等多种功能,把传统的水利项目变成观光旅游胜地;携手吴江开展元荡生态岸线整治,着眼最好效果,体现最快速度,跑出示范区建设加速度,建成后元荡青浦段“醉美郊野湾”碧波荡漾、花草繁盛。长三角合作方面与吴江段“智慧门户湾”串联成画,彰显示范效应;继续以乡村振兴为重点,整治中小河流900余公里,治理7.8万户农村污水,把一条条村沟宅河,变成了房前屋后的美丽风景。可以说,青浦水务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并取得了实效和群众的获得感。
青浦治水成就斐然,已成为长三角区域水乡客厅的样板示空间
此番重固调研,笔者重点考察了的徐姚村治水效能和乡村振兴蓝图。据了解:徐姚村于2014年全面启动美丽乡村的创建,并于2017年成功获评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还先后荣获“上海市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荣誉称号。通过创建示范村,徐姚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四五初期该村就成功创建市级美丽庭院50个、美丽河道4条、美丽村组6个,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被誉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固样板”。调研中我感受到:徐姚村的建设还将继续深入,并且咬定碧水、园林和安居等目标不放松,不断促进村民的生活、产业水准跨上新的台阶,努力地吸引包括上海市区在内的长三角游客光临。
作者和第一财经日报小读者刘佳媛一起调研青浦重固镇徐姚村
在接待我的调研中,徐姚村村委会副主任何伟峰介绍了他参加的治水工程。他说:“新谊河河道治理工程属于市级工程,河道总宽度是68米,其中河面宽度是38米。这条景观河两侧还有各15米的绿化带,规划有健身步道和四季花卉。建成后,本地老百姓又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也吸引了上海市民游客的到来”。不久前有作家光临此地采风,并且认为春雨时节最为迷人——“绵绵之中,徐姚村仿佛披上了一层薄纱、婉如新娘,别有一番江南水乡、烟雨朦胧的美感”。而我观察到:新谊河徐姚村段注重河道景观与农田景观相融合,并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其配套景观非常完善。目前已建成的河道边亲水平台、人行栈桥、台式花池等设施一应俱全,同时河道沿岸绿带也已经成为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团湾河岸边的雕塑,记录了以往渔村生产方式的乡愁
在何伟峰和青浦区河湖中心河长科科长殷健、重固镇河长办副主任周晓建、重固镇水务所副所长徐斌等同志的陪同介绍下,我还徒步考察了其治水的最新成果园团湾河两岸。在蓝天白云的辉映下:牡丹花开、樱花相连、二十八亩荒地成为了崭新的公园;斑鸠信步、大雁回眸、小桥流水人家映入眼帘;碧水、喷泉、雕塑、良田、庭院、蚕豆花香,多么诗情画意!
焕然一新的徐姚村园团湾河两岸风光
二十八亩荒地变成了人见人爱的新型公共绿地
傍晚,结束了务工的人们踏实地走在回家的乡间大道
更可贵的是:社区再造已经提上了日程并且取得了赋能发展的新动能。特别是趁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徐姚村的很多村民将农房进行微改造,用自家农房办起了农家乐,不仅让居住环境变美了,自身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如在新重安路的花田小厨,原来是一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普通民宅,年久失修满目疮痍;花田里项目团队经过六个多月的屋面翻新、主体加固、墙面修缮、景观营造,这座30多年的老屋,也重新焕发了生机。
村居环境保护和治理是发展的必要条件
更有价值的创新之举是:在各种产业项目建设过程中,重固镇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参与,发展壮大,让老百姓也得到了实惠。如针对落户企业人才阶段性居住困难的新情况,徐姚村依托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空置房资源,提出“城乡共创·寓见徐姚”的工作思路,以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为载体,建设人才公寓,发展乡居产业,这些人才公寓的开发运营,则由镇、村集体经济及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截至去年底,徐姚村8幢乡村公寓已经建设完成,4家企业的“新房客”是20多位企业高管和技术人员。入驻的白领们由衷地表示:“不会堵车,公寓宽敞,很舒服,周边的老乡很亲切淳朴,工作起来感觉心情也好了“。而我觉得,年青群体注入更彰显了社区更新活力。
徐姚村的农家庭院体现了村民们的获得感
村居老屋翻新改造工程,为集体经济带来了崭新的活力
在治水工程赋能乡村振兴的同时,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也使得长三角区域的投资者和参展外商注意到了重固这个历史名镇。而利用进博会的战略机遇,重固镇党委书记顾荷英、镇长钱闪星都带队直接参加近期的进博会:拜访落户企业、对接意向企业、见证签约仪式。如重固招商团队与法国EXIMIUM集团亚太部、香港基因港、阿里云国际部等企业相关负责人开展现场洽谈,重点介绍了重固镇的区位优势、营商环境和投资机遇,详细了解企业在华投资规划和业务开展情况,与意向企业建立友好联系,直接推动“参展商”变“投资商”。对此,我感到十分的欣慰。确实如我所愿:重固古镇,擎画出了一幅人与碧水和谐共生的发展新蓝图!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