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陶青在回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进一步释放潜在消费需求,激发消费市场活力,着力稳住汽车等大宗消费,联合相关部门研究出台稳定汽车消费、扩大内需增长的相关政策措施,抓好现有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完善“双积分”管理办法,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同时,指导地方政府在制定促消费政策时,坚持公平、公正原则,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持续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发展质量。
陶青介绍,工信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分析产业发展现况,研究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政策措施,持续挖掘消费潜力,营造多元应用场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陶青称,2022年,工信部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等优惠政策,启动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引导地方出台增加限购城市汽车牌照指标、发放购车补贴等促消费措施,多措并举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平稳增长,全年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为宏观经济恢复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2023年以来,我国汽车整体市场目前虽然较为低迷,但新能源汽车依然保持较快增长。1-3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5万辆和15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7%和26.2%。
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支持企业在重点场景应用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
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强调,要着力强化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出台有利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实现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汽车企业主动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对构建“整车—零部件”协作共赢发展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鼓励产品研制单位和应用试点单位联合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标准研究,聚焦场景需求和应用安全研制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产品和服务标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