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海外市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通胀降温显著利好美股?也许没那么简单

第一财经 2023-04-21 07:44:48

作者:樊志菁    责编:葛唯尔

大摩警告盈利衰退风险。

随着银行业风波逐渐缓和,美股已经回到了近半年交易区间的高位。芝商所(Cboe)波动率指数VIX本周一度下探17,为2022年1月以来新低,显示市场风险偏好的修复。在多头眼中,近期物价压力回落有望让美联储尽快结束加息周期,成为利好因素。然而不少机构认为,近期通胀降温背后可能蕴藏着风险。

 

物价降温或不足以支持行情

作为华尔街空头代表人物,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国股票策略师威尔逊(Mike Wilson)认为,仅凭借物价回落就预期美股反弹是站不住脚的。他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表示,尽管价格压力已从去年夏天的峰值水平回落,但商品的价格变化背后是需求减弱的迹象。

受供应链瓶颈缓和,供需关系改善等因素影响,美国3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已经从前期高位9.1%降至5%,多个经济部门价格压力继续减弱,服务业通胀和住房租金压力也有缓和的趋势。与此同时,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样保持回落趋势,显示上游成本压力改善。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威尔逊在今年的报告中多次提及盈利衰退风险,而物价降温可能是导火索。“通胀是支撑很多企业营收增长的一个因素。如果企业营收开始低于预期,利润可能先是逐渐下滑,然后突然下滑。”威尔逊列举了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倒闭让投资者措手不及的例子。

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投资者除了关注美联储何时结束加息,也在为下调利率时间节点定价。市场分析认为,降息虽然可能是为了应对经济疲软,但也可能为股市进一步收复失地铺平道路。

“近期美股反弹不一定被视为未来会一切顺利的信号。”威尔逊写道,“相反,美国股市增长前景的逐渐恶化可能会继续下去。甚至大盘股指数也面临突然下跌的风险,就像我们在地区银行指数和小盘股中看到的那样。”

瑞银和高盛也发出了类似警告,在可预见的未来,股市不会有太大的上涨空间。高盛投资组合管理联席主管埃利松多(Alexandra Wilson—Elizondo)称:“我们的观点是,股票风险的定价不合理,不足以让多头更具吸引力。”在美联储暂停或降息之前,买入并不是明智的选择。瑞银首席投资官海菲尔(Mark Haefele)认为,增长放缓和高利率对股市来说是一个糟糕的组合。

美国银行策略分析师哈特内特(Michael Hartnett)建议,投资者应该在美联储最后一次加息时或者美联储加息接近结束时就抛售美股,而不是在加息结束之后才抛售。这是根据上世纪70和80年代的经验得出的结论,在那段时间里,每次加息周期结束的三个月内,美股都会继续探底。

美联储密切关注通胀走势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核心成员、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本周表示,最新数据显示,通胀放缓的趋势正在持续。与此同时,有一些迹象表明劳动力需求逐渐降温。如果这两个因素持续下去,很可能有助于降低通货膨胀。

威廉姆斯预计,以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率年底将降至3.25%左右。未来两年有望达到美联储2%的长期目标。不过,美联储正在关注的一项关键通胀指标——服务通胀压力依然没有变化。他重申了此前的观点,美联储接下来还需要加息一次25个基点。

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Loletta Mester)在周四的讲话中也谈到了物价,她同样认为今年通胀会有实质性的改善,今年的通胀率将下降到3.75%左右,略高于威廉姆斯的预计,明年将继续改善,并在2025年达到2%的目标。

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投资者认为5月有望成为本轮加息周期的终点。BK Asset Management宏观策略师施罗斯伯格(Boris Schlossberg)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近期数据缓和了美联储的政策压力。由于核心通胀依然高企,5月加息25个基点依然是大概率事件,但终端利率确实已经不远了。

受硅谷银行破产事件的影响,不少分析师担心金融机构将收紧信贷标准,并导致消费者支出削减,冲击经济增长,甚至引发衰退。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否认了这种可能性,他认为,银行业的状况已经稳定下来。尽管信贷条件可能会有所收紧,但现在衡量这些影响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还为时过早,他预计今年的实际GDP增长将非常温和,而不是衰退。

施罗斯伯格告诉第一财经,从近期得到的官员观点看,美联储很可能考虑将利率维持在高位至少到年底。不过美联储并未预设政策路径,因此未来的决定将取决于数据。“下调利率的条件可能出现在经济出现严重衰退或者通胀目标实现确定性较高的情况下。”他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