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科技创新为我国经济发展开辟了新领域新赛道,大大提升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国家知识产权局始终把服务科技创新作为重要任务,从审查授权、依法保护、成果转化、服务保障等多方面提供支撑。
一是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加大对重点产业的专利审查支撑,支持重大科研项目成果专利高效获权。针对创新主体关键核心技术专利布局需要,提供优先审查、集中审查、延迟审查等服务,提升专利布局的质量和效率。围绕芯片、新能源、生物医药、种业等技术领域,面向中央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选派知识产权专员,近距离服务科技创新全过程。
二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布局力度,面向省、市优势产业提供集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为一体的知识产权“一站式”行政保护服务。持续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机制建设,在全国布局建设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及地方分中心,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海外风险监测预警,帮助企业防范海外知识产权风险,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
三是深化专利导航决策支撑。培育26家专利导航工程支撑服务机构,布局建设104家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围绕关键领域和前沿技术,组织开展专利深度挖掘分析,研判产业链风险,建设芯片、稀土等13个国家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为科技创新寻找技术突破口、优化技术研发方案提供方向指导。
四是推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建设新能源、5G等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科技创新。支持有关科研院所成立知识产权运营机构,组织会员企业打造“专利池”抱团发展。鼓励开展重点领域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保险业务,有效拓宽创新主体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题。
申长雨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健全以国家需求和用户满意为导向的专利审查政策,提高审查质量效率,使获权更便利、权利更稳定。同时,扎实开展知识产权促进“强链”“护链”行动,推进专利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知识产权贯穿科技研发、技术转移、商业转化和利益分配全链条,促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
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新指引转化为上海发展的大思路、大目标、大战略。
加大基础研究建设之外,上海也在推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引导鼓励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做企业闯世界的“导航仪”、海外企业来华的“迎宾厅”,全球服务中心Go Global将打造成为企业出海的国际总部基地和外企来华的服务窗口,立足“生而全球化”的南山,链接全球、开启未来。
关于提到的有人声称能从所谓“代工厂”手中低价购买国际知名品牌,经向相关行业商协会了解,中国的品牌授权加工企业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会按照订购合同要求生产、发货,维护国际品牌形象。
知识产权对武汉重点产业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