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要向上鸭|基金反弹后,该赎回还是持有?
三步解决一大纠结→
上涨时的喜悦千篇一律
下跌时的悲痛如出一辙
只有震荡时的不同选择
才让我们成为了“有故事的小同学”
开年以来,市场情绪好转。截至1月30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5.83%、9.82%、11.38%。与此同时,很多基金的表现也十分喜人。
有基民不禁要问,如果之前一直亏损的基金回本了,是该赎回还是持有呢?
今天我们分3步,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1.回本是赎回的理由吗?
这个问题细想下来其实很有意思,明明大家买基金的初心都是为了尽量多赚收益,为什么在一段时间亏损之后,一旦要开始回本了,反而会萌生了去意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我们对损失的敏感度远高于收获,得到之后再失去的痛苦是加倍的。相信很多小伙伴当前之所以陷入纠结,主要源自对未知的恐惧和担忧。
我们卖出基金的理由,可以是这笔钱需要取出来用了,或者是发现基金已经达到预期收益率了,再或者有更好的投资标的,而不是因为基金回本。
什么情况下可以赎回?
回本不应该是卖出的理由,但并不是说我们买了一只基金后就要一直持有,什么情况下我们会建议大家考虑赎回?
基金的表现不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很多新手基民在买基金时经常在不了解基金本身特性的情况下跟风购买、人云亦云,所以,如果大家通过一段时间的持有,发现自己的基金波动太大,超过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或者是弹性不足,不够给力,和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那这个产品是可以赎回的。
当初买入的逻辑或基本面已发生变化。
这当中包含:经济整体形势向下、赛道前景及发展逻辑被颠覆、基金经理频繁更换、投资风格频繁漂移等等。
不过,基金经理更换是比较正常的现象,一般是基金公司为了产品更好运作而做出的决定,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妨及时了解新任基金经理的背景、风格、业绩等,多观察一段时间再做决定。
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盈利目标。
有的投资者会在开始投资时设置一定的止盈线,达到这个标准就进行止盈操作,从而获得符合自身预期的增值。这种情况下,是可以进行部分或者全部赎回的。
不过,止盈目标不要设定太低或者太高,特别容易达到或者特别难达到的预期收益并非是合适的止盈线。
资金需要使用,有更好的去向。
如果是资金需要使用或者有更好的去向,那赎回是无可厚非的。但据我们观察,很多朋友赎回之前并没有想好这笔资金要去向何方,赎回之后也是继续寻找类似的产品继续投资,如果赎回的还是本身潜力比较好的“优质筹码”,那这种行为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如果要赎回,该选哪类产品?
市场回暖的情况下,如果持有多只基金,其中一部分基金已经回本了,而另一部分基金还在亏损,很多投资者此时会抱着“只要不赎回就不会亏损”的心态,把上涨回本的基金果断赎回,而长期亏损的却一直留着。
这种行为对吗?
大家想想看,如果大家一直都是“卖涨留亏”,那是不是最终持有的都是赚钱效应不佳、投资体验不好、或者不适合自己的产品?
所以一旦下定决心赎回,我们建议还是选择那些长期来看潜力不佳、基本面出现问题以及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产品,而不是那些“优质筹码”。
最后提醒大家,不要轻易丢弃手中的“优质筹码”,市场的走势我们无法预测,保持在场至关重要。如果说“回本”是基民面对逆境时的本能反应,那也请不要忘记“收益”才是我们最初投资时追寻的星空和大海。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材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本金不受损失,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与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
办法拟规定,结算参与人权益类和固定收益类品种现券交易计收比例下调至原有标准的十分之三,质押式回购业务计收比例维持不变。
据了解,监管部门将分阶段推进公募改革配套法规落地,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公募基金改革方案聚焦广大投资者普遍反映的痛点、堵点问题,将更加突出投资人最佳利益导向。
多家机构表示将继续保持对中国资产的高仓位运作。
北京市医保局局长马继业表示,北京市今年将再新设100亿元规模的医药并购基金,构建全周期接续支持、市区协同的医药健康产业基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