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车展结束,聚光灯背后是新老势力的野心和焦虑

2023-04-28 17:54:27

作者:单仁行    责编:蔡嘉诚

01

昨天,吸引了全球车企跟大众目光的上海车展正式结束。

虽然有宝马在营销上马失前蹄,但今年各大车企的掌门人来的非常齐全,大家对汽车产业发展前景的判断,才是这场展会的主旋律。

当然,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次上海车展,我认为“焦虑”非常合适,璀璨的灯光下,焦虑充斥整个车展,车企。

传统车企在焦虑,新能源车企也在焦虑,新老势力交锋的竞争才刚刚进入白热化阶段,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场展会中各家车企对未来竞争的判断,以及一些趋势。

02

首先说一下新能源车企的焦虑。现在新能源汽车风头正盛,虽然各家数据略微有点不同,但可以确认的是,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25%,从早期市场进入到主流市场,正在往鼎盛方向发展。根据我们收集到的信息和请教了一些专业人士,新能源车的车补虽然很多都取消了,但今年是促销费的重要大年,接下来各地政府很大可能都会出台措施刺激新能源汽车的消费。

这是刺激消费的重要类别。

像前天,深圳龙岗区就出台了4000万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

可以说从政策到企业本身,再到市场端,都在加速新能源车的渗透。这也就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一进入到主流市场就成了一片红海,淘汰赛已经开始了。余承东说,2025年相当于手机行业的2013年,是整个行业的大变迁,无论今天是多么强大的公司,将来都有可能会消失掉,当巨人倒下的时候,可能身体还是温热的。蔚来的联合创始人秦力洪也说,现在的汽车市场就像是一场球赛最关键的10分钟,守住了,进了球,比赛走向就会更主动,明年过完就是行业的终局。

各大新能源车企已经把2025年当作竞争的重要终局,反过来倒推现在的每一步。那么,从目前中国本土的新能源市场中,除开比亚迪是稳坐钓鱼台,剩下的位置谁能坐上去,还真不好说。所有车企都在开始调整自己的战略,理想表示要在技术、产品、交付三大综合能力往死里卷,卷到没有一块短板;蔚来希望自己能在豪华车市场脱颖而出。可以预见,随着2025年的逼近,新能源车企们会越来越卷,生怕自己一不留神就掉队了。当然,新能源车企的焦虑重在未来,而传统燃油车企的焦虑就更严重了,他们重在当下。我们着重聊一下传统燃油车。

03

在三年前,同样的展厅,同样的聚光灯,燃油车是舞台中央的主角。

但三年后的现在,享受聚光灯照耀的却是比亚迪、理想、小鹏这样的新能源车企。

尽管传统车企是把2030年当作终局,包括奔驰、宝马、大众都把2030年视为电动化转型的最后期限。但当下的情况是传统车企已经被逼到了墙角,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跨过了转折点,特别是燃油车的价值逻辑已经被击穿。这一点就连传统车企自己都心知肚明。

我们统计了一下,在上海车展出现的1500辆汽车中,新能源不光占比超过了一半,在流量大的前几天,各家车企都自觉把新能源车放到了最显眼的位置,特别是传统车企,优先发布自己的电动车,到了后面才把燃油车悄悄换上来。这就有点像什么呢?传统车企嘴上喊着:“我知道你们很急,但你们先别急”,然后自己手上比谁都急,把转型的宝押注在了中国市场。

他们对中国市场有多重视呢?奔驰主席康林松宣布奔驰已经实现全品牌电动化,把纯电新车的首秀放在了中国,专门开了个微信,给自己起了个OK哥的外号。

丰田打算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目标是到2026年,推出10款纯电动汽车,每年销售150万辆,其中的研发和销售大部分都需要中国市场完成。我查了一下,2022年,丰田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只有2.4万辆。

另一个巨头,大众,坚持在中国开展本土化研发,大众集团董事长贝瑞德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市场像中国一样具有相同的速度,为了匹配中国市场的速度,大众中国区已经拿到了更多自主权,集团的态度很明确,在中国、为中国。

马自达更是把原来位于日本广岛总部的战略职能部门转移到了上海。各家传统车企颇有一种“转型不能失去中国市场,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的决心。那为什么传统车企把转型的重心放在了中国?这其中离不开两大原因。

04

第一是产业链和产能的配套。传统车企转型的一大关键在于现实的产业和配套设施。

中国已经拥有当前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芯片到三电系统、从自动驾驶到整车制造,规模化的快速制造是吸引车企的重心所在。

这里面特别强调的是电池,全球动力电池Top 10的企业当中有6家是中国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就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而且动力电池的技术在以令人惊叹的速度革新。新能源汽车的一大焦虑是电池续航问题,但在展会中,宁德时代发布了一款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是特斯拉4680电池的两倍。简单来说,续航达到了实际上的1000公里,从表现来看,充电三分钟能跑600公里。这种大规模制造的能力,技术的快速迭代,加上中国本身是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这就构成了三个要素“离原材料近、离产业链近,离市场近”。对于迫切想要转型的企业来说,只有快速设计,快速生产,快速进入市场,才能检验转型是否成功。

第二个原因,我觉得传统车企是来向中国的“老师们”学习转型的理念。因为从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的转变,不仅仅是产品和技术,还有设计理念,营销理念,企业的定位。这都不是用金钱买来的,技术能买,理念的转变却不容易,这必须身处于一个市场中不断竞争总结出来的。所以说,竞争很残酷,但竞争也最能出现创新。中国的车企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内部卷成了一个创新最活跃,资源最丰富,实验性想法落地最快的新能源圣地。

未来必然是从内卷到外卷,在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95.5亿美元,占汽车出口比重的44.7%,拉动整体出口增长0.6个百分点。

对有抱负的企业来说,最好的防守是进攻,要发展就要去到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学习技术,学习理念,也许竞争的激烈会让我们充满了焦虑。但依然是那句话,在市场面前,焦虑没有用,需要的是行动。

(单仁系央视财经评论员、单仁资讯集团董事长)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