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WHO)专家组将于周四召开会议,以决定新冠是否仍然属于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近期,美国等国已经开始解除新冠国家紧急状态。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此前也表示,希望今年终结新冠全球紧急状态。
世卫组织于2020年1月30日开始对新冠发出最高级别警报,即PHEIC。在PHEIC状态下,全球需要投入资金并协作以共同应对疫情。
根据PHEIC的协议,各个国家需要遵守世卫组织关于管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建议。 而每个国家自行宣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利用各国的这些措施,可以调配资源或者弃用某些规则以缓解危机。
目前世卫组织专家组成员尚未就是否结束新冠“紧急状态”裁决达成共识。不过,美国已经决定,将于5月11日起解除新冠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状态。同日,美国还将取消对于入境人员的疫苗接种要求。
今年1月底,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新冠仍然是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但它强调,大流行正处于“过渡点”。
谭德塞于今年3月曾表示:“与大流行期间的任何时候相比,世界现在的处境肯定要好得多。我有信心,今年我们将可以结束新冠作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不过即便新冠全球紧急状态终结,病毒学家警告称,仍应将新冠视为一种持续的健康威胁,各国政府应维持对病毒的监测,并提供疫苗接种和治疗计划,就像应对HIV和结核病一样。
世卫组织专家组成员、荷兰病毒学家Marion Koopmans表示:“紧急状态有可能结束,但重要的是应该传达一个信息,也就是新冠仍然是一个复杂的公共卫生挑战。”
在我国,哨点医院和发热门诊仍在对新冠病例进行监测,并密切关注新冠病毒的变异情况。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4月26日召开的发布会上提出,近期个别地区疫情有小幅上升的迹象,不过全国短期内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较小。考虑到此前已形成的免疫屏障,加上变异株毒力的衰减,公众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对于二次感染不必过度恐慌。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也在上个月的举行的东方国际感染病学术周上表示:“新冠已进入常态化防疫阶段后,但疫情仍会继续演变,病毒突变引发的地方性流行还会经常发生,未来其他新发传染病的再次流行也是我国必然会遭遇的公共卫生挑战。”
面对今年近6亿美元的收入缺口,世卫组织已提议将2026-2027年的预算削减21%,从53亿美元降至42亿美元。
2023年以来,土耳其多次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和其他车辆采取加征关税、设置进口许可证等限制措施,违反WTO规则,破坏中土经贸关系。
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世卫组织的消息并不意外。2020年,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他已经采取措施退出世卫组织。
研究表明,野火烟雾与心脏病发作、中风和心脏骤停的发生率增加以及免疫防御能力减弱有关。
世卫组织未来将面临非常艰难的几年,这将加大全球应对公共卫生危机时的挑战,该组织还必须大幅削减科研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