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1.没有提到的内容:
(1)没有提到所谓的“大国博弈”、“地缘政治”,这也和我们之前的观点一致。4月政治局会议历来都是讲经济工作的,提及地缘政治的可能性较低。
(2)“安全”的词频下降。2022年以来,“安全”成为政治局会议的高频词汇。2022年4月、2022年7月、2022年12月政治局会议,“安全”分别出现:3次、6次、6次。此次“安全”仅仅出现2次:一次是第二段的回顾中提到“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一次是最后一段提到“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在部署工作部分,没有提到“安全”。
(3)没有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几乎历次政治局会议均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十九大时期,均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2022年10月“二十大”改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12月政治局会议沿用这一提法;然而,此次政治局会议没有再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此次的重点:
(1)此次政治局会议强调“需求侧”。“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与会议对当前形势判断“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一脉相承。历史上看,政策重心持续放在“扩大内需”的时期,仅有:2020年、2012年、2009年。
(2)此次政治局会议强调“持续性”。我们曾提示,关注总理提出的“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此次政治局会议基本确认了该提法。2022年12月政治局会议提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3月以来,总理将其增加了“持续”二字—“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此次政治局会议,提出了“4个持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前三个讲的都在强调发展经济。
(3)此次政治局会议强调“改革开放”。此前有报道说将“从刺激转向改革”,市场理解为“政策转向”。但实际上,此次会议确实强调“改革”,但讲的是“改革开放”的“改革”,目的是“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还是在讲发展经济。
(4)此次政治局会议强调“防风险”。此次会议将“防风险”专门列为一段,唯一先例是2022年4月政治局会议。两次会议的“防风险”,首先讲的均是房地产。需要特别注意,2022年以来,房地产的防风险是防止房地产的传染风险,具体措施是“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这与2020年8月“三道红线”开始的房地产调控,对经济的影响是相反的。
另外,此次会议的防风险中加入了地方政府债务,但其表态比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共工作会议有所弱化。当时的表述是“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而此次改为了“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控新增隐性债务”,没有了“化解存量”。
在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部分提出“化解风险要有充足资源”,目前的资源用于“扩大内需”比“化解存量”更为重要。因此,与2022年4月类似,尽管“防风险”专门列为一段,但实际上并非对经济是负面作用。2022年4月之后,经济是明显上行的。
3.股市和转债:政治局强调发展经济,利好股市,因此相关转债或将收益,尤其是内需相关板块。市场担忧,当经济好转,政策会出现转向,而此次会议有助于打消疑虑。一方面,强调“内生动力不强、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强调“扩大内需”,同时还强调“持续性”。市场已经按照“弱反弹+不可持续”定价,但实际可能是“弱复苏+可持续”,且随着复苏持续、内循环建立、信心滞后性回升,经济还存在“由弱转强”的可能。
4.纯债:纯债市场情况比较复杂。市场上有观点认为“资产荒”类似2021年,但实际区别很大。
2021年:估值偏低(与MLF利差大)+内需下行+经济预期较强(预期差角度),三个因素均指向收益率下行,因此当时我们看多债市。
2023年:估值偏低(收益率应当下)+内需回升(收益率应当上)+预期复杂(前期强预期,收益率应当下,但现在预期已经转弱)。
随着债市的估值修复,追高债市的已经意义不大。
如果以下因素发生变化,则建议谨慎:一是拥挤程度;二是资金面变化;三是股市变化(居民风险偏好)。
风险提示
经济压力超预期;海外经济变化超预期
(陈曦为开源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
韩国国会全体会议通过“要求解除紧急戒严令”决议
国务院召开第六次全体会议,决定任命岑浩辉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于2024年12月20日就职。
资金流信息平台于10月25日上线试运行。
极端气候归成为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报告称,极端气候导致其中18个国家和地区约7190万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
中信证券:把握计算机行业高景气度和底部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