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
全面数字化发展是大趋势,数据与数字技术结合极大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重塑,引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重要领域的深刻变革,显著地改变着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边界。
数据已经成为党的重要执政资源、国家的战略性资产和新型生产要素,这将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造,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一切事物皆可数据化,推进数据要素化,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其核心问题是要具体而深入的阐释中国式数据生产过程,塑造新型数据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数据生产力,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数据要素化”归根结底是个政治经济学问题:
1. 从研究对象看。数据要素化过程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由生产过程、分配过程、交换过程、消费过程共同构成,在这个过程中,涉及两个核心问题,即人与数据的关系(生产力)、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数据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数据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辩证统一构成数据生产方式。
2. 从研究层次看。分为数据基础法规制度、数据治理体制两个层次。其中,数据基础法规制度聚焦于数据所有制形式和收益分配方式,属于数据生产关系的本质层次,反映着数据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数据治理体制是数据基础法规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包括管理体系、供给体系、流通体系、应用体系、统计核算体系、技术体系、安全体系及监管体系等,反映的是数据要素的配置方式,属于数据生产关系的运行层次。
3. 从研究任务看。揭示数据基本特性及数据价值创造、交换与实现的运动规律,剖析制约数据要素作用有效发挥的主要矛盾。树立数据治理的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精准思维和底线思维等“六大思维”。处理好供给和需求、公共数据与非公共数据、垄断与流通,场外与场内,确权与分配,治理与技术、合规与创新、监管与发展、争议处理与权益保障、国内与国际等数据要素“十大关系”。
总之,在新时代条件下,推进数据要素化,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场涉及面广、兼具根本性和全局性影响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兼具理论创造与实践创新的系统工程,必将会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因此,必须从国家战略最高层面考虑,立足国际秩序大变局来把握数字化规律,立足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大前提来谋划数字化发展,立足国内国际大循环来统筹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构建数据发展主义,牢牢掌握国家数字竞争“主动权”,走出一条具有中国式的数据治理与市场化利用之路。
(傅建平为广东数字政府研究院副院长)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数据生产工具革新、场景驱动价值释放、流通生态重构、中小企业赋能和制度技术协同五大方面,推动数据要素从“沉睡的金矿”转化为“流动的血液”,驱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统一大市场等市场体系既是“管”出来的,更是“放”出来的。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使得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路线图进一步具象化,政策的目标价值获得更为充分的展现。
根据《指引》,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方面。
《指引》从要求做的、禁止做的、鼓励做的三个维度提出具体要求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