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为人才设立专属节日,其对于人才的渴求和重视可见一斑。
从今年起,浙江湖州把每年的5月20日设立为“湖州人才日”,以此为契机,通过全域全城互动、线上线下联动,层层放大“人才日”效应,深入推动人才、产业、科创、金融、教育、医疗等要素联动发展,加快构筑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的人才发展生态。
就在这一天,湖州未来大会在南太湖龙之梦开幕,以“聚青年人才·创美好未来”为主题,联动市、区县采用“1314”架构,即举办1场开幕式,设置青创未来篇、智造未来篇、悦享未来篇3个篇章,组织14场主题活动,以吸引人才加盟。
根据智联招聘现场发布的《湖州青年人才白皮书》,湖州的常住人口数量在全国城市的排名中排到第155位,而对95后人才吸引力却排到了第29位,原因在于当地“宜业宜居”的生态,以及对于科技创新的投入和重视程度。
近年来,湖州围绕建设全国人才创新创业理想城市,先后出台了“人才新政4.0版”“博士双创新政”等人才政策,制定出台《高水平打造全国人才创新创业理想城市》总领性意见,全面启动“1113”招才引智工程,引领企业、院所、高校、园区、乡镇、区县等“六条赛道”比拼。
同时,本次大会还举行了青年人才万人招聘大会,发布了湖州市全球英才“招募令”,发动当地上市企业、“金象金牛”企业、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校院所等用人单位,推出1.2万个优质就业岗位,其中包含1000余个博士岗位。
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湖州着力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本次大会还聚焦半导体及光电、新能源汽车等八大新兴产业链,举办半导体前沿技术论坛等子活动,还通过各区县和产业开展“赋能新智造”百名海外博士湖州行活动、“健康向未来”百名医学博士湖州行活动,有针对性地举办高端人力资源峰会,运用企业设展、项目路演、直播带岗、实地参访等多种形式,帮助企业与人才精准匹配,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9月15日,2023•浙江嘉善干窑镇推介大会暨干窑投资贸易洽谈会在上海中国金融信息大厦成功举行。嘉善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戚斌,嘉善县政协副主席、民盟嘉善县基层委主委杭新江,干窑镇党委书记周自强等出席大会。
7月,全国贸促系统签发出境ATA单证册同比翻了一番。
目前在城市有很多户籍在农村,但工作在城市的流动人口,其中在城镇居住半年以上的,被称为农业转移人口。那么大量的农业转移人口,怎么样能够得到更好的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是这份文件最关心的问题。
当前,各地政府都在报复性拼经济,为了招项目、引资本,全都豁出去了:大家撸起袖子、挽起裤管,“996”、“5+2”、“白+黑”、“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个个都是很拼的,人人都是好样的。地方经济发展看似千头万绪,盘根错节,其实也有套路、章法、秘笈、真经之类的。关键是首先建立总量概念,确立大观格局,然后敲黑板,划重点,找抓手,选准发力点,牵住牛鼻子,抓住主要矛盾,实现重点突破。地方政府务必抓大放小,把80%、90%的精力放在10%、20%最重要的事情上,一子落而满盘活,牵一发而动全身,凭六韬以安天下,这样拼起经济来就不会打疲劳战、做无用功,完全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劳逸结合,事半功倍,真正为公务员减压、减负。近年来我遍访各地独门绝技,终于瑰集精炼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六大攻略,现在毫无保留开源发布,希望为治愈经济贡献绵薄之力。
打造更加卓越的创新生态,培育创新文化,让创新之花享受更多阳光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