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其中提到,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5.4万亿元,同比增长5.5%;软件业务收入10.81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1.2万亿元,同比增长15.5%。
报告提出,数字中国建设面临着愈发纷繁复杂的发展形势。从外部看,关键核心技术之争加剧数字产业链动荡局势,数字领域标准体系与国际规则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新应用持续涌现带来新变革与新影响。从内部看,数字技术创新潜能有待深入挖掘,数字化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亟需提升,数字治理体系仍待深度优化。
报告提出,2023年要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按照适度超前原则,深入推进5G网络、千兆光网规模化部署和应用,着力提升IPv6性能和服务能力,推动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北斗规模应用。统筹布局绿色智能的算力基础设施,推动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深化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深入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在人类经济社会从线下模式向线上模式加速进化的大背景下,数字经济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尽管近年来市场对Meta、元宇宙、Web3.0的发展充满期待,数字经济的环境体系构建仍面临诸多关键问题与技术瓶颈。从当前发展路径来看,下一阶段区块链技术的突破将对数字经济从量变到质变产生重要影响。
近几年,我国与美国数字经济发展差距非但没缩小,反而在扩大。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暂行规定》的出台将为后续数据要素的流通和交易奠定政策基础。
截至发稿,卓创资讯、三维天地、新炬网络等4股涨停,深圳瑞捷、碧兴物联、世纪恒通等涨幅居前。
着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能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