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2022年年报中,有超过200家公司的业绩下滑与并购重组资产有关,这也成为年报监管的重点追踪对象。在涉及“并购重组”的公司年报审核中,承诺期内精准达标后业绩“变脸”、大额商誉减值等成为交易所问询的重点。分析人士表示,高溢价导致的大额商誉减值,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利益,对那些追逐热点盲目并购后整合无力、商誉占资产比例过高以及收购标的评估增值率较高的公司,投资者要加以警惕。一些过了业绩承诺期,商誉过高却从未计提减值的公司,同样需要投资者仔细甄别。
31家北交所公司去年营收超10亿。
191家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被出具“非标”意见,还有8家公司年报“难产”
“并购六条”发布后的北交所首单审核类重组项目。
过去三年,营收、净利保持双位数增长的企业占比均在7%左右,主要集中于电力设备、电子、汽车、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等行业。
《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沪市公司合计新增74例重大资产重组,其中主板45例,科创板29例;新增508单小规模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