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经济经历短暂的自发性修复后,近期消费、地产、开工、货运等高频数据呈现环比显著放缓,产能利用率延续下行。以青年失业率和物价为代表的关键性指标更是远离均衡。与过往不同,逆周期调节工具暂无明显响应。政策为何如此有定力,何时会发力呢?
一、 政策如此有定力?
相较海外主要经济体,近些年尤其是疫情以来我国的宏观政策整体较为审慎。现实利率似高于按照传统经济增长和通胀拟合的水平,财政也强调“以收定支”的原则,或都与高质量发展格局之下,“珍惜正常政策空间”、“跨周期调节”等理念有关。
二、 政策何时会发力?
考虑到去年的低基数,今年5%的经济增长目标对应的复合增速为4%左右。与2021年有些类似,当年复合增速目标也约为4%,且比较容易得以实现了。加之今年中央明确“不要有大干快上的冲动”,短期内各级政府政策显著发力的迫切性似乎不强。物价低位徘徊之下,实际利率还将维持相对高位,这将引致未来经济环比继续下行。
历史上,当经济同比增速还在高位时,即使环比下滑,政策往往是具有定力的。随着未来经济进一步趋缓,不排除逆周期政策会随之预调微调,尤其当地产、城投出现非线性变化时。但更集中的逆周期政策发力,或要待到经济同比和环比更为同步趋缓的三季度。
三、基本结论
一是力在于平衡。相较海外,近些年尤其是疫情以来我国宏观政策整体较为审慎。现实利率似高于按照传统经济增长和通胀拟合的水平,财政也强调“以收定支”的原则。这些或都与高质量发展格局之下,“珍惜正常政策空间”、“跨周期调节”等理念有关。
二是考虑到去年低基数效应,今年我国设定的预期经济增长目标其实并不高。加之中央明确“不要有大干快上的冲动”, 短期内各级政府政策显著发力的迫切性似乎不强。历史上,当经济同比增速还在高位时,即使环比增速下滑,政策往往是具有定力的。
三是展望未来,物价低位徘徊之下,实际利率还将维持相对高位,这将引致经济环比继续下行。不排除逆周期政策会随之预调微调,尤其当地产、城投出现非线性变化时。但更为集中的逆周期政策发力,或要待到经济同比和环比更为同步趋缓的三季度。
(伍戈为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面对特朗普关税扰动,日本央行全票一致通过利率政策决定按兵不动。不过日本央行表态和市场预期均是,关税只会延缓,而不会给加息按下暂停键。
本文由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撰写,通过复盘历史财政扩张周期并结合当前经济现实,展望了未来的财政政策思路,指出在需求偏弱的背景下,财政的“逆周期”属性将发挥更大作用,短期内债市可能呈现震荡走势。
长期来看,黄金面临的风险是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如果AI技术成功提升生产效率并巩固美元信用,可能终结黄金牛市。
📈市场点金 ———— 邱晓华(巨丰投资首席经济学家): 如果没有太意外的黑天鹅事件或自然灾害,中国的资本市场应该是进入了一个长期的牛市。过去的高点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但目前的阶段可能还是一个逐步向上的行情,不会是一个快速跨入大台阶的行情。 📊宏观慧眼 ———— 张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我们需要有更大力度的逆周期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的广义支出不应低于私人部门的广义支出和名义 GDP 的增速。货币政策方面,最基本的原则是迅速、显著地降低实际利率。 ⛪️地产洞察 ———— 高善文(国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建议有意识地增加土地供应的弹性,根据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人口流动情况适时增加或减少土地供应,将土地和当下房价监管机制更紧密地联动起来;建立全国统一的土地配额交易市场。 扫描下方二维码 看更多热观点
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的广义支出不应低于私人部门的广义支出,也不应低于名义GDP的增速,即全社会的名义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