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才能共赢。这既包括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合作,也包括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
日前,第七届中国民营企业合作大会召开,全国1700余名民营企业家、专家学者等参会,共商合作发展新路径。
民营企业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格局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来是其数量庞大,占到企业总数的9成以上;二来是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三来是民营企业不但有华为这样的巨无霸,在国家级高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也超过8成。
对民营企业来说,这么大的群体数量、这么多的技术创新成果和创新潜力、这么广的就业人员,如果实现信息、产业链、资金链、市场等方面的合作,将会迸发出更强大的能量。
加强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重要的一点是在促进营商环境进一步提高上协同共振。
近年来,营商环境的改善为民营企业带来了很大益处,但也面临着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这既有共性的方面,也有对民营企业个体差异化对待方面。通过加强民营企业之间合作,将这些信息收集起来,形成共识,通过相应渠道加以反映,无疑会进一步促进营商总体环境的改善和提高。上述第七届中国民营企业合作大会与既往一样,聚焦点之一是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其二是要加强民营企业之间产业链方面合作,实现共同提高。
虽然民营企业数量庞大,但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处在中低端产业链中,技术创新能力较弱,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这也是限制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产业链上实现优势互补、抱团发展不但可以增强民营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更会为其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在“十四五”规划的102项重大工程中,会选择具备一定收益水平、条件相对成熟的项目,以多种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
这个“蛋糕”很诱人,但除了少数头部民营企业,一般规模的单体民营企业恐难涉足其间。这就需要民营企业之间加强合作,以“组团”的形式加入进来,形成整个产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其中,“头部企业”和占比超过8成的国家级高精特新“小巨人”都是民营企业的合作主力。
其三是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要提高质量规避风险。
在上述民营企业合作大会上,共签约合作项目103个,总金额1080亿元,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及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领域。民营企业合作大会是为民营企业交流提供一个平台,签约项目中,应该包括民营企业之间的横向投资交流。
另外,过去民营企业之间也有过很多“合作”,包括在融资方面的互相担保。你给我担保,我给你担保,形成一个担保链。一旦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引起整个链条的崩塌,甚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影响到整个区域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总之,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加强民营企业之间合作,既可以共同促进营商环境的提高,也可以促进整个产业链条的协同、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还可以通过规范化的合作规避风险。这都给民营企业加强合作提出了更多新课题。
会上,参会企业负责人既介绍了企业、行业发展情况,又对新形势下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目前有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
央行副行长邹澜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回答第一财经提问时表示,督促金融机构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积极满足民营外贸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办公室25日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经过反复修改后已经较为成熟,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及早审议出台。
一季度,上海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3%,增速高于全市1.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