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前5个月出口增幅回落:对美国继续下降,汽车增124%|外贸妙谈

第一财经 2023-06-07 14:20:31

作者:缪琦    责编:杨志

增速回落主要受到出口增长放缓的影响——在前4个月重回两位数(10.6%)增长的出口,前5个月的增速收缩到个位数。

继前4个月出口增速重回两位数后,我国外贸增幅近期有所回落。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6.7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4.7%。其中,出口9.62万亿元,增长8.1%;进口7.15万亿元,增长0.5%;贸易顺差2.47万亿元,扩大38%。按美元计价,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44万亿美元,下降2.8%。其中,出口1.4万亿美元,增长0.3%;进口1.04万亿美元,下降6.7%;贸易顺差3594.8亿美元,扩大27.8%。

和前4个月的数据对比,进出口增速有所回落,下降1.1个百分点。增速回落主要受到出口增长放缓的影响——在前4个月重回两位数(10.6%)增长的出口,前5个月的增速收缩到个位数。

单从5月份来看,我国进出口3.45万亿元,增长0.5%。其中,出口1.95万亿元,下降0.8%;进口1.5万亿元,增长2.3%;贸易顺差4523.3亿元,收窄9.7%。按美元计价,今年5月份我国进出口5011.9亿美元,下降6.2%。其中,出口2835亿美元,下降7.5%;进口2176.9亿美元,下降4.5%;贸易顺差658.1亿美元,收窄16.1%。

对美国出口继续降

今年前5个月的数据显示,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加工贸易继续下降。前5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1万亿元,增长7%,占外贸总值的65.6%,比去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28万亿元,增长10.4%;进口4.72万亿元,增长2.9%。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2.99万亿元,下降9.3%,占17.8%。其中,出口1.96万亿元,下降5.1%;进口1.03万亿元,下降16.2%。

在外贸目的地上,对东盟、欧盟进出口持续增长,对美国、日本的进出口继续下降。增长的趋势有所放缓,下降的幅度却在扩大。

前5个月,东盟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值为2.59万亿元,增长9.9%,占我外贸总值的15.4%。其中,对东盟出口1.56万亿元,增长16.4%;自东盟进口1.03万亿元,增长1.4%;对东盟贸易顺差5238.6亿元,扩大64.3%。对比前4个月的进出口增幅13.9%,收缩了4个百分点,在外贸总值大的占比微降了0.3个百分点。

前5个月,欧盟继续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值为2.28万亿元,增长3.6%,占13.6%。其中,对欧盟出口1.48万亿元,增长2.4%;自欧盟进口8000.4亿元,增长5.8%;对欧盟贸易顺差6790.9亿元,收窄1.3%。对比前4个月的数据,增速下降0.6个百分点,占比微增0.1个百分点。

我国和美国这个第三大贸易伙伴的贸易继续收缩:前5个月双边进出口总值为1.89万亿元,下降5.5%,占11.3%。其中,对美国出口1.38万亿元,下降8.5%;自美国进口5082.9亿元,增长3.9%;对美贸易顺差8705.7亿元,收窄14.5%。

对比前4个月的数据,我国与美国贸易总值的占比略有上升,出口降幅扩大的同时进口继续增长,也导致对美贸易顺差收窄。

日本作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情况正好相反——双边贸易总值下降3.5%的背景下,我国对日本出口增长5.4%,自日本进口下降11.3%;对日贸易顺差198.8亿元,去年同期为贸易逆差599亿元。

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5.78万亿元,增长13.2%。其中,出口3.44万亿元,增长21.6%;进口2.34万亿元,增长2.7%。

机电和劳密产品出口继续双增

自2022年民营企业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一半以来,今年前5个月的地位和两位数增势继续保持,不过比重较前4个月的52.9%微调到52.8%。国有企业进出口增长,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继续下降。

在外贸企业普遍承压之下,我国机电产品、劳密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双增长。前5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5.57万亿元,增长9.5%,占出口总值的57.9%。这主要受到汽车的拉动——汽车出口2667.8亿元,增长124.1%。另外,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5091.5亿元,下降18.1%;手机3397.7亿元,下降6.4%。

同期,出口劳密产品1.65万亿元,增长5.4%,占17.2%。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4218.9亿元,增长6.6%;纺织品3904.8亿元,下降2.4%;塑料制品2940.2亿元,增长9%。

就进口而言,铁矿砂、原油、煤进口量增价跌,天然气、大豆进口量价齐升。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