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技化、数字化、互动性”的重点聚焦,让上海展区在本届文博会中赚足了“眼球”。
6月7日,为期7天的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下称“文博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上海展区的“门面担当”——裸眼3D屏吸引了不少参展人员驻足观看。踏上特制平台,石库门、外滩“四件套”、黄浦江、苏州河等场景迎面而来,观众一瞬间就穿越到了上海的都市繁华之中,有夜游上海黄浦江景区的沉浸感。
上述场景属于本届文博会上海展区的“文化数字化展现”板块,由多家数字科技型企业共同打造:OUTPUT汇聚上海外滩天际线等地标性元素,展望当代上海与未来上海的城市面貌;蔚领时代通过烟花特效、氛围渲染等技术,打造夜游黄浦江的神奇体验;灵益虚拟人通过跨越物理边界,带观众开启元宇宙之旅;风语筑将上海地标建筑进行特效动画演绎,呈现生态、科技、元宇宙的震撼视觉效果。
除了“文化数字化展现”板块,上海展区还包括文化科技、文化出海、国有文化单位、文创成果、城市魅力等板块。
“文化科技”板块主要展示了AI内容创作平台——如途AI绘画。据悉,如途AI绘画集成了AIGC(即“生成式AI”)领域最前沿的AI图像生成技术,而用户只需在平台内输入绘画的需求,调整需求的参数,就能生成对应的绘画结果,例如,展区现场就将梵高与运动鞋结合,生成了一双绘有梵高元素的运动鞋图像。
“文化出海”板块主要展示了米哈游的游戏产品《崩坏:星穹铁道》,参展人员可以在现场来一场真实的电子游戏体验。据悉,该游戏的场景中加入了象棋、相声、风筝、豆汁等中国传统文化,向全世界玩家诠释了中式的银河浪漫。
“国有文化单位”板块中,SMG集团展示了数字化转型成果与数字应用创新服务模式,如“1+3”新媒体矩阵、技术转型解决方法、8K全流程制作、数字化版权管理、线上线下产业数字化联动等,这些都是媒体制作新模式的最新技术。
咖啡是海派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上海的城市记忆,咖啡文化已嵌入了城市的空间肌理,融入了市民的日常生活。而在“城市魅力”板块,上海展区现场通过露营风格、街边小店创意展示了年轻化社交生活平台小红书、MANNER咖啡品牌,打造出了年轻、多元的生活休闲场景,彰显上海开放包容、活力无限的城市魅力。
众多的文化企业是本次文博会上海展区的重要主体,而文化企业更是文化产业的载体。近年来,上海领军文化企业也表现亮眼,据悉,上海世纪出版、米哈游、东方明珠新媒体3家企业获评本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上影集团、阅文信息2家企业获评“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企业。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约6.3%,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790亿元,在2021年首次突破1万亿元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破万亿元的水平。其中,特别是以数字文化为核心的新业态实现营业收入4883亿元,比上年增长6.6%,较全市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增速高9.9个百分点。在数字文化各细分领域中,上海网络文学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在全国保持领先;上海网络游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80亿元,占全国三分之一。2022年上海市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总额159.64亿美元,保持超过千亿元人民币的进出口规模。
如何占领当地消费者的心、如何在国外打造更加完整的供应链、如何应对竞争者等问题,各企业正在探索。
在本次文博会现场,不仅能够在精神上和视觉上获得文化的洗礼,味蕾上也能获得别样的体验,安徽博物院将历史文物变成了美食。
除了各省市带来的文化瑰宝外,在本次文博会中,上海各区、各重点文化单位和代表企业纷纷亮相5.2H馆的综合发展板块。
目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双治理工作”已实现了“开机看直播、收费包压减50%、提升消费透明度”的治理目标。
今年文博会,上海以“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