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最新动态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第一届长三角碳中和与绿色发展论坛举行,助力区域“双碳”协同

第一财经 2023-06-13 09:03:47

责编:计亚

“第一届长三角碳中和与绿色发展论坛”作为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长三角碳中和产学研联盟重要年度活动。

6月12日,第一届长三角碳中和与绿色发展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石燕、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奚立峰、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长三角碳中和产学研联盟理事长黄震,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院长高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傅尧,国家能源集团江苏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季明彬发表主旨演讲。

杜祥琬在报告中指出,我国碳排放量基数大、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短,必须以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支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下的碳中和,在构建现代能源技术体系、工业部门、交通部门、规模化碳移除以及健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领域发力。

(论坛现场)

黄震在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强区域“双碳”协同。一是协同制定长三角新能源电力发展规划,共建新能源发电基地; 共建储能蓄能设施; 协同开展低碳绿色科技研发,支撑能源绿色转型。二是协同组建长三角区域电力市场,使之成为长三角双碳协同发展的突破口,打破省间行政壁垒,充分发挥市场对电力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大力提升区域“互济互保、互联互通、互供互备”水平。三是通过协同,共同推进新能源从补充能源走向主体能源,实现长三角区域低碳绿色发展。

高翔在报告中提到,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撑,包括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与化石能源耦合利用技术、海上风电技术、储能技术、制氢以及氢能储运技术、生物质能以及智慧能源技术等集成形成零碳工厂、绿色低碳工业园区以及零碳低碳交通,最终形成碳中和城市的新场景。

傅尧在报告中提到,长三角地区是中国能源消费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常规能源禀赋匮乏,但以核电、气电、高效清洁煤电及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强劲,具备能源转型优势。目前三省一市碳达峰的实现进程中,苏皖以优化提升工业结构、推动传统行业低碳绿色发展为主;沪浙则以产业转型与清洁生产推动减碳为重点。

由黄震主持,国家能源局华东监管局局长邱水录、申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迪南、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必雄、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肖睿、浙江省能源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朱松强、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双碳总负责人陈永波围绕“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同推动区域低碳绿色发展”进行了圆桌讨论。

国家能源集团科技部主任李全生,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彤轩等出席论坛。

“第一届长三角碳中和与绿色发展论坛”作为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长三角碳中和产学研联盟重要年度活动。长三角碳中和产学研联盟是在上海市委及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员会指导下,由上海交通大学联合长三角地区著名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共同发起,于2022年8月17日正式揭牌成立,致力于通过产学研强强联手,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解决方案。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长三角碳中和产学研联盟主办,上海交通大学、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第一财经为媒体合作伙伴。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