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有国外媒体报道阿斯利康已经制定拆分中国业务并拟在香港单独上市的计划,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6月19日回应第一财经记者称:“谣言!”
英国《金融时报》6月18日援引三位知情人士报道称,阿斯利康几个月前开始与投行讨论拆分中国业务的想法,但强调“拆分可能最终不会发生”。
阿斯利康是英国最大的上市公司,市值达1830亿英镑。中国是阿斯利康全球第二大市场,阿斯利康也是中国业务规模最为庞大的海外制药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创造了约16亿美元的收入。
目前,阿斯利康通过中国的生产供应基地,向约70个全球市场供应药物。今年3月,阿斯利康正式启动青岛工厂建设,并称将对无锡、泰州两大现有生产基地继续扩大投资。
在华发展30年来,阿斯利康非常重视中国本土化,并于2017年与中国基金成立研发合资企业迪哲药业,将其中国创新中心(ICC)独立出来。2021年12月,迪哲医药实现科创板上市。
阿斯利康还表示有兴趣与中国生物技术公司进行交易。今年3月,阿斯利康首席执行官苏博科(Pascal Soriot)访问中国,他表示,该公司对收购中国企业“不设限制”。
今年5月,阿斯利康与上海礼新医药签署了一项价值高达6亿美元的合作协议,以获得一种潜在抗癌药物的全球许可。此外,阿斯利康还与中国合作伙伴签订了一项合作协议,销售一种降低胆固醇的中药。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且老龄化加剧,越来越多的人患上由吸烟、污染和不当饮食引起的疾病,这使得中国成为对众多跨国制药公司极具吸引力的市场。 近年来,中国政府也加快了创新疗法的审批程序,试图鼓励制药商扩大业务范围,而不仅仅是在中国提供老药或仿制药。
资本市场的反应暗示着对Moderna商业策略的怀疑,投资者对新冠疫苗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的销量反弹信心不足。
中国生物医药公司10亿美元规模量级的收购开了先河,这对于未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生态的发展有积极意义,兼并重组加独立发展的模式。
伴随着跨国医疗器械厂商过去几十年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医疗器械供应链体系也逐步成熟完善。
尽管目前已经有包括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高血压治疗药物,但仍然有一半的患者无法实现较好的血压控制效果。
自体生成CAR-T疗法可显著降低成本,但技术壁垒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