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国内巨头罕见整体收购创新药企,如何影响生物医药市场格局

第一财经 2025-07-16 18:32:14 听新闻

作者:钱童心    责编:陈姗姗

中国生物医药公司10亿美元规模量级的收购开了先河,这对于未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生态的发展有积极意义,兼并重组加独立发展的模式。

7月16日,中国生物制药(1177.HK)股价开盘一度大涨近6%。前一日,中国生物制药公告,拟以不超过9.51亿美元的总价全资收购创新药公司礼新医药。

有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评价道,这起收购开辟了中国以仿制药研发为主的成熟型生物医药公司(biopharma)收购以创新药研发为主的生物科技初创公司(biotech)的新时代。

一家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前发生的很多交易都是生物技术公司卖管线,或者产品合作层面的,公司整体出售的并不多见。

上述分析师认为,大部分生物技术公司不愿出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成熟的大型生物医药公司“经营理念不合”。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生物医药公司10亿美元规模量级的收购确实是开了先河,这对于未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生态的发展有积极意义,兼并重组加独立发展的模式。”

跨国企业对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类似规模量级的收购发生在去年11月,德国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宣布以8亿美元收购中国生物技术公司普米斯生物。如果达到某些里程碑,普米斯生物股东还可额外获得1.5亿美元。上个月,BioNTech将一款由中国的普米斯生物收购而来的肿瘤双抗药物以超百亿美元的高价转售给制药巨头百时美施贵宝(BMS)的消息震动市场。

一位生物医药投资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如果中国生物对礼新的收购资本市场反应积极,可能成为推动中国创新药新一波行情的促进因素。“这是双赢的收购,买方市值涨了,卖方的投资人也成功退出了。”

近年来,过去以仿制药生产为主的中国成熟生物医药公司都在积极转型,加大创新药的研发投入以及合作开发。这些企业的代表包括恒瑞医药、石药集团、科伦药业、百利天恒等。

例如,以大输液起家的科伦药业,就将旗下科伦博泰作为创新药的引擎拆分上市;恒瑞医药在上海成立了全球创新与临床研究中心,自主研发创新药;石药集团也正通过国际化的研发团队和实行中美、中欧双报模式,加速创新药的研发上市。

这些创新药的研发投入也已带来了回报。上个月,阿斯利康与药企石药集团宣布达成战略研发合作,聚焦AI驱动的新型口服小分子药物开发,目标直指免疫疾病及多适应症慢性病领域;今年3月,恒瑞医药宣布与默沙东就其脂蛋白(a)口服小分子项目达成独家许可协议;而科伦博泰与默沙东合作开发的靶向TROP2抗体的ADC药物Sac-TMT也已于去年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成为该领域获批的首个国产创新疗法。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