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区位关键,坐拥雄安新区,肩负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任,面积涵盖整个京津冀城市群。又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第二产业拉动全省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保障。在环保压力较大、供给侧改革之下还能继续保持与全国同步增长的增速实属不易。作为传统的京畿福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带来的发展势能下,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将进一步巩固。
河北省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地,北为燕山山地,坐拥雄安新区。其地理区位关键,同时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首次提出“新常态”,并关注产能过剩等风险点。河北作为钢铁生产大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大力推行环保节能政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化解过量产能。此前河北GDP增速高于全国水平,为顺应改革,2014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出现大幅下降,此后几年经济增速持续低于全国水平。在发展可再生能源及环保产业的大背景下,叠加2020年疫情之后全国需求收缩、预期转弱等因素,河北省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多重压力下,河北省2013-2022年平均经济增速为6.24%,与全国水平(6.24%)持平,体现了较强的抗压能力。
1.1 生产端看,采矿业禀赋具有优势,三产占比仍需提高
河北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产占比仍需提高。从横向对比角度看,2022 年河北省三次产业占比为 10.4: 40.2: 49.4,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与全国三次产业比重的 7.3:39.9:52.8 相比,河北省的第三产业占比明显低于全国;从纵向时间维度看,河北三次产业由2013年11.9:52.0:36.1逐渐调整为2022年10.4: 40.2: 49.4,实现了从“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的产业格局。近十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总体上升,近两年占比有所下降。
外贸方面,河北省地处“一带一路”环渤海地区重要交汇点,政策加持助力外贸发展。2020-2022年,河北出口平均增速13.03%,高于全国1.21个百分点。2022年,河北出口3407.4亿元,同比增长12.5%,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968.3亿元,增长21.9%,民营企业为占据主导地位。河北长期处于贸易顺差,2022年顺差达1185.8亿元,比2021年扩大541.9亿元。
从出口产品结构看,河北出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高附加值产品增长强劲。机电产品为河北省出口主力产品,2017-2022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4.92%,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代码有交叉)2017-2022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2.11%。2022年河北出口机电产品1300.3亿元,增长19.8%,占出口总值的38.2%,其中,出口汽车零配件180.2亿元,增长20.4%;出口汽车160亿元,增长35.2%;出口电子元件115亿元,增长42.6%。
、
1.3 人口端看,劳动力流失明显,老龄化程度加深
河北人均产出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持续扩大,人口吸引力较弱,近十年迁入人口增速持续为负。在此背景下,《河北省十四五人口规划》中提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程度加深和雄安新区加快建设下,河北省人口吸引力有望提升,目标在2021-2025期间,河北省人口规模将从净流出逐步过渡到低水平迁入阶段。
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河北出生率和老龄化程度与全国水平接近。2021年,河北65岁以上人口比率14.9%,与全国水平(14.2%)相近;而人口出生率略低于全国水平,体现人口增长活力不足。针对出生率日益下滑现象,河北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1年出台《河北省计划生育条例》,顺应放开”三孩“政策同时,对妇女育儿产假进行延长,并予配偶护理假。针对老龄化现象,河北省出台《河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兜底养老服务长足发展。
1.4 资金端看,企业信贷融资稳步上涨,居民仍保持一定储蓄倾向
从近十年河北省和全国净存款(存款-贷款)趋势来看,河北净存款走势与全国走势基本一致,但更平稳。2014-2018年河北净存款增速低于全国是由2014-2018年间河北贷款增速略高于全国,同期河北存款与贷款增速一致,但变化幅度较小。2020年后增长快于全国,体现河北的储蓄倾向近年来更加明显。
河北省企业逐渐替代居民成为贷款主力。将贷款拆解为企业和居民两个角度,以2022年初为节点,节点前河北省居民贷款增速显著高于企业贷款,而节点后首次低于企业贷款并持续呈下降趋势,二者差距持续扩大。住户贷款角度看,2017年前河北省增速呈快速上涨趋势,且高于全国增速水平;2017年后快速下降,并于2018年下降到全国居民贷款增速以下;2020年后增速与全国基本一致。而企业贷款与全国增速基本保持一致,2022年后增速快于全国。
从企业贷款结构来看,河北省多措并举旨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扶持绿色产业持续发展。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2.9%,全年增加528.9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6%,全年增加223.5亿元。
从存款结构来看,2017年7月至2020年初河北企业存款增速低于全国水平,2022年之后明显高于全国。
2
河北省财政收入稳步上升,但财政自给率偏低,对中央转移支付较依赖。近十年,河北省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2年的2084.25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4083.98亿元,年均增长率6.96%,高于全国5.9%的水平。同时,河北省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012年的4018.85上升到2022年的9336.4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8.79%。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支出比例衡量财政自给率,河北省财政自给率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22年财政自给率为近十年最低,为43.74%,体现其财政自给能力偏弱。
河北省整体财政收入质量有待提升,数据显示2021年河北省税收收入达2735.68亿元,占一半公共预算收入的65.6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5.9%)。
、
河北省对中央财政支持依赖程度偏高。2019-2021年,中央转移支付占河北省收支缺口比例逐年上升,从73.39%增加到83.22%,均略高于全国平均占比。2021年,河北省的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4687亿元,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高达3900.38亿元,弥补收支缺口的83%,说明中央转移支付对河北省财政支持效果明显。从净转移来看,河北省2021年获得中央净转移1571.38亿元,净转移规模居于全国中游。
、
2.2 近十年财政对土地依赖程度较低
2020年来,河北省财政对土地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我们以成交土地出让金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比例来近似衡量各省土地依赖程度。从2022年各省土地依赖程度来看,河北省居全国各省中游,近10年绝大多数年份高于全国水平,2021、2022年依赖程度回落。从2020年6月起,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决定将由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征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等四项政府非税收入统一划转税务部门征收,帮助各省降低土地依赖程度。2020年后河北省土地依赖程度持续下降,表明河北省有效减少对土地依赖,降低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扩大的可能性。
2.3 河北省债务负担相对较重
从债务角度看,近年来河北省政府负债率和债务率逐年攀升,债务负担有所增加,2022其债务率同比增幅接近100%。我们将地方债务分为政府债与城投债两部分;以地方政府的转移性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加和作为地方的综合财力;采用三种方式衡量地方债务负担: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代表负债率,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占综合财力的比例代表债务率,以地方债务余额与城投平台有息债务余额的加和占综合财力的比例代表宽口径债务率。
、
近五年河北省偿债压力上升,总体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2年,河北省GDP位列全国第12名。从总体偿债压力来看,2022年河北省负债率(地方政府负债余额/GDP)为37.1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9.04%)。近五年,河北省的债务率从2018年的75.40%飙升2022年的257.16%,其中2022年的同比增长率接近10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7.6%),表明其偿债压力大。
我们将城投债余额也纳入债务后,2017-2021年,河北省宽口径债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隐性债务控制良好。河北省宽口径债务率从2017年的141.43%至2021年的200.17%,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2022年,河北省的宽口径债务率达到416.30%,较2021年翻番。
风险提示
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统计数据与实际数据有偏差;国企改革不及预期;信用事件集中爆发。
(蒋飞为长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
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11月21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监管总局上海监管局、上海证监局、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上海市科委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
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要聚焦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金融服务的短板弱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抓紧研究出台具体政策和工作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