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运会会徽是一只展翅的太阳神鸟,其主体对应的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英文首字母“U”。“U”分割成大红、明黄、翠绿、湖蓝四个渐变色块,并与国际大体联标志元素一脉相承。
当前,绿色低碳办赛已经成为国际趋势,而中国是这一趋势的重要推动力。从2008年“绿色奥运”成为北京奥运会的三大主题之一,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首次实现奥运赛事“碳中和”,中国为全球各国奉献了一整套“绿色办奥”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作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成都,又该如何交出这份答卷?
成都提出,以赛事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切实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赛前、赛中、赛后全过程,协同联动赛事侧和城市侧,努力将大运会办成一场国内外有显示度、展现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成效的绿色低碳体育盛会。
首先,“绿色办赛、智慧大运”贯穿了成都大运会场馆建设全过程。其次,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同时,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让绿色成为成都最厚重的底色、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
不仅如此,成都又联动城市侧,将“办赛”当中积累的“绿色、低碳”理念汇聚起来,与“营城、兴业、惠民”充分结合,落实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成都将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优化调整。
绿色大运会背后,是一个绿色的成都。
绿色大运
每到成都蓉城足球队的主场比赛,凤凰山体育公园就会变成“红色的海洋”,“成都雄起”的呐喊声响彻全场。这里已经成为成都新的城市地标和网红打卡地,在这里比赛的门票往往在几分钟内就会售罄。不过,这个比赛场馆不仅因为金牌球市而闻名。
去年对凤凰山体育公园实地探馆后,体育“名嘴”、著名体育主持人韩乔生表示:“这是一座具有国际水准的体育场馆,在贯彻低碳环保理念方面,更是走到了世界前沿。”凤凰山体育公园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并入选“2022中国新时代100大建筑”。
作为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核心场馆,凤凰山体育公园藏着众多“绿色密码”。比如,其采用的到目前为止全国最大的足球场索膜结构顶篷,投影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呈现一个不规则的曲线,北边高、南边低。相比用钢结构来做顶篷,它节约了3/4的钢材。
以凤凰山体育公园为代表,在场馆建设和组织运营等多方面,“绿色大运”成为成都大运会的一个重要标签。成都大运会以赛事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切实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赛前、赛中、赛后全过程,协同联动赛事侧和城市侧,努力将大运会办成一场国内外有辨识度、展现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成效的绿色低碳体育盛会。
绿色建馆
“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贯穿了凤凰山体育公园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的每一个环节,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BIM全过程应用。”凤凰山体育公园总设计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李峰表示。
凤凰山体育公园由“一场两馆”组成,含6万座的专业足球场、1.8万座的综合体育馆以及一幢多功能馆。建设过程中,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IM)建模,提前解决管线碰撞和标高需求,避免材料的浪费。同时还采用了索膜结构屋盖系统、穿孔铝板外遮阳系统、蒸压轻质混凝土(ALC)条板隔墙系统等新型技术,达到保温隔热降噪、提高建筑寿命、增加舒适度等效果。
随着绿色低碳的理念深入人心,大型体育场馆节能降耗举措和可持续利用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但是,当前中国体育场馆存在着利用率不高、功能开发不充分、场馆建造规划设计不合理、场馆运营耗能大,节能技术尚未成熟等诸多问题。
因此,绿色低碳成为当前大型体育赛事的办赛理念,尤其是在赛事场地场馆的建设上。比如,在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上,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就在原有场馆设施基础上改造升级,大大减少了新建场馆会产生的碳排放。
其中,冬奥场馆改造中,“鸟巢”用高标准LED灯具替换原有传统光源,并提升了屋顶PTFE膜和立面钢架等部位的亮度、均匀度和眩光点,改造后可通过运行模式控制,达到30%的节能效果。
而新建的国家速滑馆采用了最先进、环保、高效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近1.2万平方米的“冰丝带”全冰面碳排放趋近于零,相比传统的氟利昂制冷剂,每年减少碳排放2.5万吨,超过种植120万棵树所实现的减碳排量。
成都大运会也秉持着绿色低碳理念,大量环保高科技被应用到场馆新建、改建过程中,新建场馆均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超过70%场馆为既有建筑改造升级,绿色节能措施得到大力推广,49处场馆均能实现赛后长期可持续使用。
不仅在凤凰山体育公园,作为大运会开幕式主场馆,东安湖体育公园更是集成应用9大项、38小项建筑业新技术,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成为国内领先的体育娱乐新场景。
东安湖体育公园由“一场三馆”组成,含4万座的大型甲级体育场、1.8万座的特大型甲级体育馆、3000座的甲级游泳跳水馆和小球馆。主体育场首次在西南地区大规模采用“预制清水砼看台板”,这种新材料100%工厂定制生产,无现浇、无装饰,是目前最环保的施工方法;“三馆”外立面由科技感极强的水平金属百叶构件装饰,以整体统一形式呈现,实现功能空间的有机整合。
实际上,体育场馆不仅占地面积大、建筑空间大,更是水电气暖的耗能大户。比如“鸟巢”仅仅在日常维护期间用电量就有132.30kW。因此,成都大运会场馆建设的绿色低碳理念不仅体现在建筑物的绿色建造上,还着眼于场馆的节能低碳运转。
凤凰山体育公园地下埋了一个250立方米的雨水收集池,收集的雨水主要用来冲洗广场、浇灌绿化、清洗地下车库。在植物浇灌的细节之处也采用了不同于传统喷灌的微喷灌节能技术,而且地下埋设了土壤湿度传感器,下雨的时候系统会自动停止。
这样的节能措施在其他场馆也大量运用。新都区香城体育中心场馆周围地面全部采用了透水混凝土技术,可以让地面高效渗水、透水,持续保持路面干爽、安全。更重要的是,场馆还有将雨水自然留存的功能,全年综合耗水量降低20%,实现场馆绿化养护用水自储自用。
成都大运会新建场馆充分利用新型建筑技术、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可再生能源等多元化技术手段,实现场馆低碳、节能、环保效果的最大化,并全面采用绿色建材,减少建筑垃圾和污染物产生。这些新建场馆塑造出多个独树一帜的城市新地标。
事实上,在场馆规划建设方面,成都大运会充分考虑赛事需求,审慎选址和规划场地,最大程度利用现有场馆,最终确定改造提升36个既有场馆,规划设计13个新建场馆,有效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通过统筹规划建设,使多元化场馆及赛事安排做到分区合理、功能完善、交通便捷,并结合先进施工技术控制建造浪费,进一步节约了资源成本,提高了场馆建设质量和效率。
不仅在新建场馆上,在原有场馆的改造上,成都大运会也将绿色低碳理念贯彻始终。比如,成都大学排球馆采用了600平方米的玻璃采光井,为内部空间提供自然光源,这样可以减少灯光使用节约电能;幕墙玻璃采用新型玻璃材料,能起到良好的隔热保温作用。
低碳营运
不过,就碳排放和产业特征而言,大型体育赛事作为一项碳密集型活动,在举办过程中资源消耗大、废弃物排放多、环境容量承载力不足及节能减排成效甚微等负面影响与潜在风险仍不可回避。
在国家强化生态环境刚性约束,以及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化的背景下,中国体育领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实现精准碳减排、高质量发展,成为大型体育赛事在低碳管理和环境治理上的关键靶点。
在这一背景下,成都大运会明确提出了以赛事碳中和为目标。2022年4月中旬,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印发了《成都大运会绿色低碳办赛行动方案》,明确了“源头减碳、过程评估、末端中和”的实施路径,并围绕“低碳能源、低碳场馆、低碳交通、低碳运营、低碳参与”五个方面,梳理形成34条重点任务。
今年5月,成都大运会组委会透露,目前成都已落实1100台新能源大巴(含80台氢能源车)和660台新能源小车作为运动员、技术官员及媒体等的交通服务车辆,龙泉赛区配备50台氢燃料车用于赛事保障。
不仅如此,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已经与四川省电力公司签订《“服务绿色大运”战略合作协议》,协同推进大运会开闭幕式、主媒体中心、大运村、竞赛场馆等赛时常规电力消费需求,综合实现100%“绿色电力”使用。届时,来自四川甘孜和凉山等大山深处的水电、风电或光伏电,将通过强大的电网和四川电力交易平台实现成都大运会赛时100%“绿电”供应。
根据初步核算,成都大运会筹办、举办、赛后全过程的碳排放总量约30万吨,通过落实可再生电力替代、绿色低碳建筑、新能源汽车使用等源头管控措施,减少碳排放2.3万余吨。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杨斌平表示,这些碳排放预计将通过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提供的林业碳汇,以及“碳惠天府”机制碳减排量和国家核证碳减排量的方式抵消,推动实现赛事碳中和目标。
2020年3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构建“碳惠天府”机制的实施意见》,在国内首创提出“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双路径碳普惠建设思路,作为超大城市探索提升碳汇能力的重要依托。如今,该机制已深入成都民众生活和企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2022年11月7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成都市深化“碳惠天府”机制建设行动方案》。该《行动方案》亮出了今后3年“碳惠天府”机制的建设目标,力争到2023年用户突破200万。2024年,碳积分场景逐步丰富,碳减排量开发消纳实现扩面提量。2024年后,机制建设更加完善,引导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成效更加明显。
事实上,在推动“绿色大运”的同时,成都也联动城市侧推动实现绿色成都。
2022年4月8日,“低碳大运”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登录后,每位用户都可以领到一棵“小树”,通过步行、骑行、乘地铁、坐公交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获得对应的碳积分,不仅能兑换实实在在的大运会纪念品,还能为大运会捐赠树苗。通过这个小程序,用户能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大运会节能减排助力活动中,共同为成都添绿。这尤其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成都大运会是青年的盛会,而全球青年会聚之时,也是传播‘绿色、低碳’的绝佳契机。”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宣传部(开闭幕式部)党组成员、专职副部长苗峪源认为,成都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正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因此,在这样一座城市举办大运会,必须将“办赛”当中积累的“绿色、低碳”理念汇聚起来,与“营城、兴业、惠民”充分结合,落实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
公园城市示范区
6月1日,摄影师田相和在早上和晚上各在朋友圈发了一条视频,一条是“六一儿童节成都又见雪山”,另一条则是“雪山下的童话世界”。这一天雨后的龙门山脉云山相环,清晰可见,成都再现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作为一名用镜头将成都与雪山同框呈现的摄影师,田相和至今依然对拍摄雪山乐此不疲。现在不仅有几千人的摄影爱好者组织起来“在成都遥望雪山”,而且全体市民也都参与进来并享受这一场景,“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为成都新的城市名片。
2022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成都将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到2025年,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全面完成。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即将在成都举行,按照“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成都举办大运会将丰富绿色生态场景供给,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品质,同时,成都也将通过大运会向全世界展示公园城市的优美形态和特色风貌。
5年成绩卓著
6月5日至9日,第二届联合国人居大会在肯尼亚内罗毕联合国人居署总部召开,成都公园城市建设作为“典型案例”亮相本届联合国人居大会。联合国人居署全球解决方案司城市实践局局长Shipra Narang Suri说,“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以及公园城市指数研究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地化的一个典型案例。”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城乡和住房建设部联合印发《方案》。《方案》确定了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三个定位,即“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示范区、城市人民宜居宜业的示范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区”。
《方案》提出,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着眼构建城市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公园体系、生态系统、环境品质、风貌形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对标《方案》,成都编制出台了五年《行动计划》,从生态、生活、生产、治理四个维度提出27个方面建设重点任务、69项具体工作举措。在中心城区、城市新区和郊区新城谋划布局24个先行示范片区,策划包装重点片区项目集群841个,引领带动示范区建设整体成势。
从“首提地”到“示范区”,经过5年的建设,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累计实施增绿项目1.1万个,新增绿地面积11500余公顷,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0.5%、5年增加1.4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4.5%,累计建成天府艺术公园、东安湖体育公园等“百个公园”示范工程项目110个。
5年来,成都依托龙门山、龙泉山两山,和岷江、沱江两水为生态骨架,规划建设1275平方公里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绿心、1459平方公里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绿肺、1.69万公里长的天府绿道绿脉、133平方公里的环城生态公园绿环,和33.8平方公里的锦江公园绿轴,累计建成各级绿道6158公里。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相谐的公园城市形态逐步呈现。
天府绿道是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引领性工程,其中尤以环城生态区绿道为代表。2022年1月1日,成都环城生态公园绿道全环贯通。成都环城生态公园绿道由100公里一级绿道连贯而成,78座绿道桥梁相接,121个特色园逐步串珠成链,是目前全国最长的城市环城绿道。
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康瑛表示,此番建成了悦动彩林、萌宠乐园以及熊猫基地新区等特色园区19个,保护并合理种植各类乔木24万株,累计生态修复面积5.8万亩,植被碳储备量均值达到每公顷117.25吨。环城生态区是成都最大的绿色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了雏形。
不仅如此,成都环城生态区已经通过评估形成了1092吨碳惠天府机制的碳减排量。采用环城生态区部分碳汇植物群进行评估,实现了四川省首笔生态保护的碳排放权交易,并且实现了全国首单碳权质押融资。康瑛表示,对环城绿道未来的经济价值体现是充满了信心。
近年来,成都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让绿色成为成都最厚重的底色、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
在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化方面,成都推动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培育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规模突破2500亿元,完善“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交通体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居全国城市第5位,入选全国首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
同时,成都推动能源供给和消费低碳化,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64.5%。“十三五”期间,成都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分别累计降低14.24%、21%,以年均1.6%的碳排放增长支撑起年均7.3%的经济增长。
“我们认为公园城市是对工业文明城市发展理念的反思和超越,是对传统城市发展理念和思想的深化和完善,是对国内外先进代表城市发展经验模式的凝练和提升。”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高国力表示。
大运营城增色
2022年6月,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对公众开放,这是大运会的主会场。开放之后,碧波荡漾的美景迅速让东安湖体育公园成为成都公园城市的新地标。数据显示,2022年,东安湖公园总人流量约为439万,平均每天有1.2万人,节假日日均人流量高达5.8万人。
以东安湖体育公园为依托,成都又规划建设了东安湖活力城片区,其规划面积29平方公里、核心起步区面积8.9平方公里,是成都市24个重点功能片区之一,肩负着“示范引领”全区其他五大功能片区开发建设的责任与使命,将成为成公园城市示范区中的“示范区”。
如果说公园城市是成都的幸福底色,那体育公园就是美丽蓉城的活力点缀。根据大运场馆惠民计划,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高新体育中心、双流体育中心、川投国际网球中心、现代五项赛事中心等大运场馆相继宣布场馆部分区域免费开放。
除了这些大型体育公园,近两年,成都还通过城市“金角银边”改造,在街旁空间、桥下空间、滨河空间、老旧厂房等区域开辟家门口的运动空间。其中,府青运动空间、梧桐健身广场、T立方•社区篮球公园这些桥下运动空间广受欢迎。
成都公交集团就利用金沙公交枢纽站停车楼楼顶空间,推出了全国首个城市公交天空森林体育公园项目,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目前,公园共建成两个标准篮球场、两个五人制足球场、一个街舞场馆、一座综合运动馆、400米全民健身步道以及200米专业级跑道,接下来还将陆续配套运动康复等社区便民服务,逐步形成智慧体育样板区。
成都市公园城市局副局长谢玉常表示,“科学系统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品质,完善绿色生态空间内的运动休闲设施配备,可以满足附近市民运动休闲游憩等多元化需求,营造花重锦官、绿满蓉城的迎大运浓厚氛围。”
不仅如此,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办公室党组成员、专职副主任曹雪峰介绍,自大运会筹办以来,新增城市绿地3600万平方米、立体绿化50万平方米、长效花境30万平方米,有效增加城市绿量、提升景观品质。
截至2022年年底,成都共推出60个特色街区,实施101个片区的风貌整治,2023年计划统筹塑造20个特色街区,实施15个片区风貌整治,突出改善老旧院落、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场所环境。同时,完善市域内公园运动休闲设施,提升配套服务能力,让公园露营、龙泉山观日出成为市民新的生活潮流。
在城市增绿和风貌整治上,推进公共设施拆违增绿、拆墙透绿、增花筑景,实施桥体立体绿化、营造花卉氛围、设置生态雕塑,提升重要道路绿化景观,做优了城市生态、提升了城市颜值、展示了城市形象。
谢玉常表示,成都还积极响应市民亲近自然的需求,在全市公园绿道植入更多体育设施,发布绿道公园精品游览线路50条,创新开展公园(绿道)阳光帐篷区试点,成功举办公园城市国际花园季和成都花展等活动,营造花繁叶茂、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环城绿道骑行、龙泉山观日出、公园露营成为成都“新铁人三项”网红打卡项目。
目前,大运会孕育出来的“文旅+”“体育+”等众多消费新场景,在凤凰山体育公园、东安湖体育公园、天府绿道不断上演,大运会正用运动的活力激荡起赛事经济的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