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释放民营经济活力,中国经济发展仍需建立更好的产业制度,并推出更简洁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29日,在世界经济论坛(WEF)第十四届领军者年会上,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表示,从中长期看,中国仍需要通过一系列市场化改革举措,进一步把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发挥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创新作用,创造一个具有竞争性和活力的市场主体。这些举措包括优化“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一些基础制度。
彭森强调,要把竞争政策作为国家的基础性政策,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准。
如何做到这一点?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市场机制是关键。彭森表示,中国近年来持续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和数据这几大要素的改革。这些有可能仍是今后一两年之内的改革重点。“地方现在这方面(改革)的积极性很高,今年有可能推出一些综合性试点方案。”
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彭森认为,应坚持实施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开放。具体包括三方面:其一,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其二,创新服务性贸易的对外开放的形式,包括金融领域在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方面的开放;其三,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
近三年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占比明显提升
“大而美”法案带来的影响并不止于美国国内,还将给全球带来连锁反应,受到各国高度重视。
第十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实现全绿电供应,“新能源与材料”成论坛主要议题之一。
当下,世界超过100万物种面临灭绝,关键生态系统承受着巨大压力,投资自然的紧迫性前所未有。6月25日,在2025年新领军者年会第十六届夏季达沃斯盛会上,第一财经· 中国经济论坛第14度携手世界经济论坛举办电视专场论坛,以“自然受益型经济:10万亿美元的商业机遇”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的政策制定者、学术研究者、金融和企业届的资深专业嘉宾,齐聚一堂,共同寻找如何通过经济模式和金融手段的创新,有效形成驱动力,来激发出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潜力。
意大利企业与制造部副部长认为,美欧贸易谈判的最后期限会被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