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重庆经济分析报告

第一财经 2023-07-12 12:02:13

作者:蒋飞    责编:张健

大V有话说 | 重庆在面临三年疫情冲击以及2022年高温限电等挑战下,2023年一季度经济总量增速已经恢复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体现出其较强的经济韧性。面对老龄人口占比逐年上升的问题,重庆积极发展养老服务设施以提高全市养老生活质量。

 

核心观点

重庆是国内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西南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枢纽城市,“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城市,并与成都组成双城经济圈。重庆在面临三年疫情冲击以及2022年高温限电等挑战下,2023年一季度经济总量增速已经恢复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体现出其较强的经济韧性。

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重庆的汽车产业产销两旺,新材料产业表现亮眼。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中国出口贡献突出。2023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反超日本居全球第一,重庆制造占十分之一。同时,重庆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以求变,新能源车和新材料产业已经形成集群。长安汽车和赛力斯集团带动作用明显,仅两公司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比重接近90%。新材料产业中,龙头企业长江材料已上市,重庆魔方、墨希科技等公司处于融资阶段。

重庆持续吸引外来人口,且外流人口呈回流趋势,这与重庆经济产出水平提升息息相关。面对老龄人口占比逐年上升的问题,重庆积极发展养老服务设施以提高全市养老生活质量。据重庆市人民政府,2023年,重庆城市和农村养老已基本实现全覆盖。

同时我们要看到,重庆目前也存在财政自给率不足和债务等问题。房地产下滑速度快于全国,净存款也大幅收缩,亟需引入金融资源。未来重庆应着力产业结构转型,依靠西部城市经济圈双核地位,在“小政府、大社会”上寻求突破,吸引民间资本,放活服务业,成为西部发展的新引擎,在消费发展上引领全国。

1

经济增长韧性较强,川渝合作助力发展

重庆直辖市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城市,乘长江经济带优势,与成都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表现亮眼。从经济总量来看,2022年重庆市生产总值达2.91万亿元,已反超广州晋升我国第四大城市。2012-2022年重庆GDP年均复合增速达9.65%,超全国水平1.22个百分点;从人均GDP来看,2022年重庆人均GDP为9.07万元,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57万元)。

从经济总量增速来说,2010-2017年间重庆GDP增速大于全国GDP增速,增速差距总体呈下降趋势,于2018年首次低于全国增速。近五年,重庆经济总量增速振幅较大,平均增速大于全国水平。在新冠疫情期间(2020-2022年),重庆还面临产业链供给困难影响,尤其是2022年受高温限电的困境,8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跌至-18.2%。2023年一季度,重庆GDP增速同比4.7%,增长至略高于全国增速(4.5%)水平,表明疫情结束后重庆经济韧性较强。

1.1生产端看,二产稳中向好,新能源汽车发展突出

2022年重庆市三产业占比为6.9:40.1:53,与全国三次产业比重7.3:39.9:52.8相比,第二产业占比相对偏高,但与2013年重庆三产业占比(7.2:46:46.8)对比,第三产业占比明显提升。

重庆市农业生产总体稳定,特色农产品产业表现亮眼。根据2022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58.63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粮食总产量1072.84万吨,比上年下降1.8%,出栏生猪1806.8万头,时隔6年再次站上了1800万头的关口。重庆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薯类作物产区,马铃薯和甘薯常年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2021年,重庆市马铃薯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第6位,平均亩产1200公斤,总产近600万吨,约占粮食作物的11%。根据重庆统计局数据,2022年特色经济作物发展较好,水果产量593.28万吨,增长7.2%;中草药材产量63.29万吨,增长11.1%;香料产量9.3万吨,增长14.4%。“十四五”期间,重庆着力打造“智慧农业·数字乡村”,通过 AI、5G、区块链技术等高新技术,其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达到43.3%,位居西部第一、全国第七。

重庆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发展相对较快。近十年,重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持续正增长,平均增速为11.2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8.02%)。2023年一季度,重庆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0%,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2.8个百分点。疫情初期,重庆工业发展受冲击影响较低,2020年初和2021年初增加值同比较全国更平稳。2022年下半年,除应付疫情多发散发外,重庆市政府为保民生用电“不拉闸”,有序引导工业企业降低高峰期用电负荷,对工业活动造成一定影响,导致期间工业增加值增速波动较大。

重庆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能源车、新材料产业表现亮眼。据2022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重庆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1%。从产业细分领域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36.3%、12.3%、7.5%、和6.5%,新能源车增势明显。在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到,重庆市积极实施“6+5+4”产业发展路线,即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技术,绿色环保),五大支柱产业(电子,汽摩,装备制造,消费品,原材料),四大未来产业(空天开发、基因技术、未来材料、光电子)。

汽车产业产销两旺。重庆已形成以长安汽车为首、以十多家整车企业为骨干、以上千家配套企业为支撑的“1+10+1000”优势汽车集群,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总体处于西部领先水平。据国家统计局,2022年重庆汽车产量达209.18万辆,位列全国第四,同比增速4.6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速(14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0.5%),占全市汽车产量比重同比提高9.8个百分点,增至17.4%。2023年一季度,重庆汽车出口和产能迎来“开门红”,新能源汽车成绩可观。据重庆日报,从产值来看,汽车产量产值达1116.1亿元,同比增长3.6%,新能源汽车产值达118亿元,同比增长52%,对全市汽车产业产值增长贡献率为106%。从出口方面看,2023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反超日本居全球第一,重庆制造占10%。其中,重庆出口8.4万辆,同比增长31%。

新能源汽车支撑汽车行业增长,成渝双城经济圈政策助力重庆新能源车持续发展。汽车龙头企业中,长安汽车和赛力斯集团带动作用明显。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王春水提到,仅两公司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比重达到88.2%,对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6.4%。同时,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渝两市共同发力,合力发展川渝汽车产业,相关产业链优势互补,打造成渝汽车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形成氢、电、智三条走廊,为打造成渝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做好铺垫。据重庆日报,2022—2023年,长安新能源车预计在川渝配套率将由16%提升至56%,2023至2024年川渝配套采购金额增长率将达到106%。

材料产业拉动作用明显,重庆乘势打造现代新材料产业体系。据重庆市统计局,规模以上材料产业增加值连续5年实现正增长,年均增速8.52%。2023年一季度,重庆市规模以上材料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超一半(56%)。其中,规上新材料工业增加值2018-2022年年均增速为13.14%,在需求缩减和疫情冲击的情况下逆势增长。2023年3月,重庆就《重庆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制定新材料产业发展“路线图”,其中提到要致力成为国家重要轻合金、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合成材料产业基地,形成“4+4+N”新材料产业体系。目前,重庆积极布局新材料产业链,根据亿欧数据,长江材料已上市,重庆魔方、墨希科技等公司仍在融资阶段。

重庆第三产业总量稳步上升。重庆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13年的6097.7亿元稳步增长到2022年的15423.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86%,高于全国增速1.2个百分点。分产业结构来看,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位列前三。其中,2010-2022年间,重庆金融业实现较快增长,金融业占GDP比重从2010年的6.68%上涨到2022年的8.55%。近十年重庆房地产占GDP比重除2013-2014年与全国持平,其余均低于全国水平,且从2017年至今,呈缓慢下降趋势,其经济发展对房地产依赖度减弱。

金融产业中,重庆小贷公司发展蓬勃。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截至2022年末,重庆小贷公司数量在全国占比4.0%,较2021年占比(3.8%)有所上升;贷款余额占全国比重连续两年超过1/5。重庆小贷产业自2013年有所起色,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背靠阿里集团,于2013年8月在重庆注册,旗下花呗和借呗两款产品在后来蓬勃发展。2020年,重庆市金融监管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做好实体经济金融服务的通知》,鼓励小贷公司以信用贷产品支持小微企业,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合理减费让利,推出更多针对小微企业、“三农”及个体工商户的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产品,助力小贷公司更好的与小微企业协同发展

重庆市民营经济活跃,其相对GDP占比稳步上升。据2022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重庆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达1.74万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59.7%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中民企占比高达99.6%,包括市值排名第二的智飞生物。重庆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帮助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增强民营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自2018年的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召开后,先后出台《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实施意见》以及“支持实体经济企业18条”“制造业降成本36条”等政策措施,形成“2+N”政策体系。2023年6月18日,重庆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重庆力争到2027年,全市民营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2%,民营经济市场主体430万户以上。

1.2需求端看,固定资产投资占比高,新能源汽车赋予出口活力

重庆固定投资完成额占GDP比重持续大于全国水平。重庆固投从2010年的0.67万亿元到2022年的2.20万亿元,年平均增速14.7%,高出全国年平均增速2.87个百分点。近十年,固投占GDP比重维持在80%左右,2015年达到峰值(89.48%)后开始逐年下降。据2022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重庆市固投占比75.60%,在汽车/能源/消费品产业固投增速分别为25.8%/18.6%/19.8%的情况下,固投增速下滑幅度仍在近十年内最大。主要是由于房地产开发行业增速较2021年下降了20.5%至-20.4%。可见,受房地产景气程度影响,2022年重庆投资意愿较往年偏低,投资增速相对下降。

房地产投资方面,近十年重庆房地产完成额增速总体呈下降趋势,2015年和2022年降幅明显。2016-2022年,重庆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持续低于全国增速,2022年降至-20.4%,低于全国10.4个百分点。2010-2022年,重庆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占全国比重呈持续下降趋势,2022年占比为2.61%,由此看出,房地产投资拉低了重庆经济增速。

消费方面来看,重庆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稳定对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增长有积极推动。虽重庆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略小于全国水平,但其增速一直高于全国,与全国平均可支配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消费意愿也有所提升。据国家统计局,社消总额占全国比重随着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呈上升态势,且其增速基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庆社消全国占比从2010年的1.86%逐步上升到2022年的3.17%。随着疫情防控逐渐优化,居民需求逐步释放,重庆消费市场回升。2023年一季度,重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86.69亿元,同比增长4.7%。同时,居民出行明显增加,文旅、商务、会展活动数量有所回升,推动住宿、餐饮等消费复苏加快。重庆市一季度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5.3%,较去年同期提高11.4个百分点;全市限额以上住宿业单位客房收入同比增长22.3%,较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分别提高16.1、20.8个百分点。2023年5月,重庆在2023福布斯中国消费活力城市榜中名列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体现出较强的消费增长潜力。

2021年,重庆提出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并提出《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重庆市要彰显西部担当,联动周边发展,全面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到202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55万亿元,网络零售额超过2000亿元;到2030年,重庆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从消费细分来看,汽车仍为主要消费项。据2022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重庆市消费品增速远小于2021年增速,且14个大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从2021年的“14增”变为2022年“8增6降”。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汽车类/饮料类/粮油及食品类连续两年增速为正,2022年增速分别为0.6%/4%/9.9%/10.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8/3.3/4.6/1.4个百分点。其中,重庆市统计局发布的《十八大以来重庆消费市场发展报告》提出,2021年,重庆市汽车类零售额达到1188.87亿元,达2012年的1.8倍,年均增长13.1%,占比远高于其它类别的商品。另外,2012-2021年间,居民消费总体升级,全市城镇居民的食品烟酒、衣着类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分别由2012年的41.5%、13.4%,下降至2021年的32%、7.4%,而居住、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类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则分别由7.1%、11.5%、6.6%,提高到了18.3%、12.7%、8.9%。据重庆市统计局,2023年一季度,多商品销售额势态良好,重庆市16个大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12增4降”,增长面为75.0%,与去年同期持平,较去年全年提高31.2个百分点。

房地产消费方面,商品房销售金额近五年有所回落,2022年降幅较大。2022年,商品房销售金额为0.31万亿元,较2021年下降0.23万亿元,降幅达42.5%。从销售面积来看,自2015年起,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持续低于全国,2022年低于全国同期4.1个百分点,占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比重仅为3.27%,体现出重庆房地产市场需求增长较慢。从价格方面,重庆房地产销售价格与全国走势相同,均平稳上涨,且持续低于全国水平,说明重庆房价增长相对平缓,房地产市场泡沫较小。

我们通过租售比指数(房价指数/房租指数)来刻画租金与房价比值变化。可以看出,2021年重庆市租售比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低于江浙沪等地,说明相较于全国平均水平来说,重庆市房价增速快于房租涨幅。

重庆进出口总值在西部地区位列前茅,民营企业贡献较大。2022年,重庆进出口总值创新高,在西部地区位列第二。据重庆海关数据,2022年进出口总值达815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创历史新高。在西部地区12个省市中,重庆外贸进出口值继续保持第2位,占同期西部地区外贸总值的21.1%。从外贸企业角度,民营企业在进出口对外贸增长表现突出。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2年,重庆民营企业进出口3741.1亿元,增长7.1%,占同期重庆进出口总值45.9%,对重庆外贸增长贡献率达156%,这主要是国有企业出口额和进口额增速比2021年均有较大降幅所导致。

从外贸结构来看,笔记本电脑出口成绩亮眼,农产品获得外贸新机遇。据重庆统计局数据,重庆连续三年笔记本电脑出口额居全国第一。2022年,重庆电子信息产业进出口4951.2亿元,占同期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0.7%。其中,出口方面,主要商品为笔记本电脑,出口5545.3万台,价值1774.7亿元,量值在全国均保持首位。

重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推动出口持续增长。据重庆市人民政府,2023年1-4月,重庆汽车出口量同比增加38%。出口额99.4亿元,同比增长69.6%。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额4.8亿元,同比增长156.9%。在“一带一路”上,“渝新欧”班列为重庆汽车外销带来新机遇,一季度,该班列出口商品汽车超1.4万辆,环比增长148%。

1.3人口端,较高经济水平吸引外来人口,养老设施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

重庆人均产出逐步提升对劳动力吸引增强,常住人口呈净流入状态。近十年来,重庆人均GDP持续高于全国水平,且差距扩大,人口吸引力提升。我们用第七次人口普查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差额减去近十年重庆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长来近似表示常住人口净流入,重庆2010-2020年常住人口净入为228.2万人。2010和2020年重庆常住人口-户籍人口虽然为负,但差值缩小207万人次,可以体现出十年内人口的回流。《2022年重庆人口发展概况》中提到,重庆市自2013年起流出人口规模持续减少,人口有稳定回流趋势。2022年,重庆流出市外人口规模由2021年的412.56万人减少至2022年的403.53万人,减少2.2%。外来人口的迁入和外流人口的回流都与重庆的经济产出水平提升息息相关。

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重庆市人口增长较缓慢,老龄化程度较高。据国家统计局,重庆自然人口增长率一直低于全国水平,且在2020首次转为负。重庆市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预估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由2015年的12.2%,2030年上升到18%左右。据重庆市政府和发改委,2022年重庆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8.3%,高于全国水平(14.9%)。针对老龄化趋势加深问题,2023年4月,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市人大已修订完善《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实施三孩政策,完善夫妻双产假政策,优化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等。近年来,重庆为提高全市养老生活质量,积极发展养老服务设施。据重庆市人民政府,2020年,重庆市现有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119个,覆盖率提高至69.8%,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4986个,覆盖率提高至62.1%。2023年,重庆城市和农村养老已基本实现全覆盖。

重庆市城镇发展进程较快。据重庆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2013-2022年间,重庆城镇化率增长了12.7%,增长幅度高于全国(11.49%)。2022年,重庆市城镇化率稳步提升,为70.96%,全市城镇化水平继续领先全国平均水平(65.22%),且推进速度快于全国。分地区看,主城都市区城镇化已达到发展的成熟阶段,城镇化率为79.80%,比2021年同期提高0.57个百分点。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到,要推动公共资源在双城经济圈各级各类城市间合理配置,加快县城城镇化建设,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弥补县城城镇化的短板和弱项,以提高城镇化的质量。重庆市政府也重视自身城镇化发展,其在2022年2月发布的《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到2025年重庆新型城镇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展带动力明显增强,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大都市初步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3%;到2035年,新型城镇化基本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左右,城镇人口达到2800万人左右。

1.4资金端看,企业信贷融资稳步扩张,居民储蓄意愿回升

从近十年的重庆市和全国净存款(存款-贷款)趋势来看,2013-2016年,重庆人民币净存款较快增长,全国的走势基本保持一致。2016年后,重庆净存款增长趋势与全国背离,除2022年下半年有回升态势外,总体仍呈下降趋势,我们认为背离趋势主要由存贷两方面决定。2016年后,存款方面,重庆市企业存款增速持续低于全国增速;贷款方面,重庆市贷款增速,尤其是居民信贷快速扩张所导致贷款余额增速高于全国水平。

重庆市的贷款主力正在从居民贷款过渡到企业贷款,与全国相比,企业贷款需求较弱。我们将贷款拆解为企业和居民两个角度。企业端看,2016年-2020年,重庆企业贷款增速与全国走势相近,从2020年开始,重庆企业贷款增速大致略小于全国企业贷款增速。居民端看,近2年重庆居民端贷款增速出现大幅下降后上升的“V”字形态。2022年2月,重庆居民贷款由于增速下降较快,首次被企业贷款增速反超,重庆的贷款拉动项正在从居民贷款转换为企业贷款。

根据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公布的《2022年重庆市金融运行情况》显示,重庆市各项贷款余额首次突破5万亿元,同比增长6.7%。从企业贷款结构看,重庆市绿色产业,制造业,普惠小微企业,涉农企业等均大于各项贷款增速,尤其对绿色贷款支持力度较大。2022年,为助各企业复产复工,纾困解难,稳定经济大盘,重庆升级上线“长江渝融通”普惠小微线上融资服务平台,让企业促成1.49万户市场主体获得融资超过321亿元;并陆续实施“贷动小生意,服务大民生”、“金融活水润百业”等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专项行动,为8万户个体工商户实施延期还本付息500亿元。同时,为发展重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助力“双碳”目标,重庆合理结合使用金融和大数据工具,完善绿色金融系统,创建“长江绿融通”大数据系统,利用“绿易贷”再贷款、“绿票通”再贴现。2022年,全市绿色贷款余额首次突破5000亿元,同比增长36%。

从存款结构来看,2016年后重庆住户存款余额增速与全国趋势相近,企业存款平均增速低于全国水平。2016年至今,重庆住户存款增速一直呈波动性缓慢上升态势,而企业存款增速总体低于住户存款增速。2017-2019年、2021年间,企业存款增速放缓,跌至负增长。同期,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同比增速均高于全国增速。如前文需求端所述,小贷产业在2013年后蓬勃发展,离不开存款资金的支持,在住户存款增速与全国趋势一致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期间部分企业存款流向了非银金融机构。2017年,存款增速下降还受理财和货币基金产品分流、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加强资金归集等因素影响,结合上述分析,重庆企业存款增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

住户存款增速上行和贷款增速的下降,体现出居民储蓄意愿有所上升,或许与房地产市场景气程度不佳有关。上文需求端中提到,重庆市房地产的销售金额与销售面积在2022年间经历了大幅下滑,带动居民对房贷需求下降,从而住户贷款增速在2022年产生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存款增速有所提升。

2

重庆市财务与债务分析

2.1重庆市财政实力分析

重庆市财政支出较收入上升更快。据ifind城投债平台,近十年,重庆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2年的1703.5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2103.38亿元,年增长1.9%,远低于全国的5.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则由1351.7亿元增加至4892.78亿元,年增长4.4%。

重庆市总体财政收入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财政自给能力低于全国水平。2022年重庆市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0.4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9.6%。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支出比例衡量财政自给率,重庆财政自给率近5年整体下降并持续低于全国水平,在2020年达近10年来最低点,为42.8%。相较全国而言,财政自给能力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重庆对中央财政支持有一定依赖程度。2022年重庆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2789.40亿元,中央对重庆转移支付规模2309亿元,弥补了重庆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的82.8%,转移支付对重庆财力补充效果明显。从净转移支付来看,2021重庆年获得中央净转移694.59亿元,净转移规模位于全国中游,表明重庆市发展对中央财政支持有一定的依赖程度。

2.2近十年重庆财政对土地依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十年重庆财政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中等。我们以成交土地出让金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比例来近似衡量土地依赖程度。近十年来,除2022年外,重庆土地依赖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2015年前后和2022年土地依赖度均出现下滑。2022年,重庆市土地依赖度居全国各地区中下游水平。政府预算基金收入增速在2021、2022年均为负增,体现重庆市的土地依赖度近年来有所下滑。

2.3重庆隐形债务负担分析

从债务角度看,近两年重庆政府负债率和债务率一直保持在高位,债务负担较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将地方债务分为政府债与城投债两部分;以地方政府的转移性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加和作为地方的综合财力;采用三种方式衡量地方债务负担: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代表负债率,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占综合财力的比例代表债务率,以地方债务余额与城投平台有息债务余额的加和占综合财力的比例代表宽口径债务率。

近年来重庆市财政偿债压力上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2年重庆市GDP总量2.91万亿元,位居全国第十六位。从偿债压力来看,近5年重庆负债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GDP)逐年增加,并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2018年的21.72%上升至2022年的34.57%。重庆债务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综合财力)在近两年大幅度上升至254.53%后超越全国平均水平,表明重庆政府整体偿债压力有所上升。

将城投债余额也纳入债务后,重庆市宽口径债务率近5年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以来重庆宽口径债务率逐年上升,在2021和2022年出现大幅上涨分别至556%/816%,显示重庆地方政府隐形债务较高,重庆地方政府需加强对整体债务的控制。

接下来我们将对重庆市城投债细项进行简单统计与梳理。

3

重庆城投融资情况分析

3.1重庆城投债发行总量和净融资增速与全国相近,近年均略低于全国增速

全国城投债总发行量在2009年完成三位数到四位数的跃升,达2725亿元,从此发行规模增速不断升高,2022年全国城投债总发行量达50458.81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9.31%。重庆市城投债总发行量从2009年的48亿元上涨到2022年的1923.4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32.83%)高于全国。重庆市城投债净融资额占全国比重在2016-2018年出现下滑趋势,自7.17%下降至2.31%,此后开始逐步回升。总体而言,重庆净融资额2009-2022年复合年均增速为17.84%,与全国水平(16.58%)相近。

从地区结构来看,重庆各区县城投债融资规模基本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一致。从2021 年经济总量和综合财力看,渝北区经济总量位居首位,其次是九龙坡区,渝中区,江北区等地区。而从城投债融资规模来看,渝北区对资金的吸引远大于其他区县,其城投平台有息债务余额达2391.28亿元。

3.2重庆城投债票面利率回升,2023年到期偿还节奏平缓

2018年-2022年,重庆和全国城投债票面利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23年后两者都有回升趋势。同花顺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城投债票面利率为3.87%,较2018年下降192BP。近十年,重庆市的票面利率走势基本和全国一致,但利差逐渐抬升。2022年重庆城投债票面利率为4.85%,高于全国97BP,发行成本有所抬升。

未来五年重庆市城投债到期偿还量呈现上升趋势。2023年,重庆市城投债到期偿还量958.215亿元,较2022年下降94.87亿元,偿债压力相对减缓。2023年后投债到期偿还量逐年上升,在2026年达到峰值(1355.98亿元),偿债压力继续增加。从2023年全年来看,偿还节奏相对平稳,3月偿债压力相对较大。

4

小结

重庆是国内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西南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枢纽城市,“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城市,并与成都组成双城经济圈。重庆在面临三年疫情冲击以及2022年高温限电等挑战下,2023年一季度经济总量增速已经恢复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体现出其较强的经济韧性。

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重庆的汽车产业产销两旺,新材料产业表现亮眼。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中国出口贡献突出。2023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反超日本居全球第一,重庆制造占十分之一。同时,重庆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以求变,新能源车和新材料产业已经形成集群。长安汽车和赛力斯集团带动作用明显,仅两公司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比重接近90%。新材料产业中,龙头企业长江材料已上市,重庆魔方、墨希科技等公司处于融资阶段。

重庆持续吸引外来人口,且外流人口呈回流趋势,这与重庆经济产出水平提升息息相关。面对老龄人口占比逐年上升的问题,重庆积极发展养老服务设施以提高全市养老生活质量。据重庆市人民政府,2023年,重庆城市和农村养老已基本实现全覆盖。

同时我们要看到,重庆目前也存在财政自给率不足和债务等问题。房地产下滑速度快于全国,净存款也大幅收缩,亟需引入金融资源。未来重庆应着力产业结构转型,依靠西部城市经济圈双核地位,在“小政府、大社会”上寻求突破,吸引民间资本,放活服务业,成为西部发展的新引擎,在消费发展上引领全国。

风险提示

数据提取不及时;部分地方债务统计数据可能与实际数据有偏差;信用事件集中爆发。

(蒋飞为长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