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地方化债:风险防范须标本兼治

2023-07-14 11:47:03

作者:中信证券研究部    责编:张健

大V有话说 | 伴随机构改革推进,预计地方债务风险防范或将进一步完善,建议关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政策定调和后续部署。我们认为防风险是政策底线,债务化解需要兼顾金融稳定与防范道德风险,或由省级政府进行统筹管理。长期来看,隐债显性化并未从本质上清偿债务,平台转型、盘活存量或是实质偿还的两大抓手。

5月以来市场舆情发酵叠加土地财政收入下滑,导致市场高度关注地方政府债务。当前,地方债务化解成效初显,正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伴随机构改革推进,预计地方债务风险防范或将进一步完善,建议关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政策定调和后续部署。我们认为防风险是政策底线,债务化解需要兼顾金融稳定与防范道德风险,或由省级政府进行统筹管理。短期来看,料仍将以债务置换和展期为主,建议关注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长期来看,隐债显性化并未从本质上清偿债务,平台转型、盘活存量或是实质偿还的两大抓手。

▍5月以来地方债务关注度升温,伴随机构改革推进,预计地方债务风险防范或将进一步完善,建议关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政策定调。

近年来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下降,加之市场舆情干扰,市场对地方债务风险关注程度明显提升。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要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或将进一步完善。建议关注2023年第六次金融工作会议,预计政策部署或在会议定调后有序展开。

▍目前,地方债务化解成效初显,正是承前启后推进改革的关键时期。

此前经历的地方债务化解工作大致可以划分为两轮,具体来看:

1)第一轮(2015-2018年):中央先后于2011年、2013年、2014年对地方债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此后在2015年至2018年期间内通过发行置换债券全面置换隐债,规模约为12万亿左右。

2)第二轮(2019年-至今):一方面,针对债务风险较大的地区开展“建制县隐债化解试点”,并开展“全域无隐债试点”。另一方面,通过设定“红橙黄绿灯”债务风险等级评定、规范金融机构放贷等严控隐债增量。

▍防风险是政策底线,债务化解需要兼顾金融稳定与防范道德风险,或由省级政府对地方债务进行统筹管理。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4月底政治局会议均强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是政策底线。地方党政领导负责制早已建立,或由省级政府对地方债务进行统筹管理。具体来看:

短期:主流化债模式或仍是债务置换和展期,可以有效化解存量压力和短周期偿付困难。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有望继续推进。根据我们测算,2022年全国31个省区市债务剩余空间共计2.3万亿元。考虑到中央财政通常会再进行限额的回收和二次分配,我们预计债务负担更重的地区仍然有望获得更大的支持力度。

长期:隐债显性化并未从本质上清偿债务,平台转型、盘活存量或是实质偿还的两大抓手。一是加快城投平台转型。城投平台转型或需结合自身优势以及地方产业资源禀赋,主要包括从事基建和土地开发等工作的经营类企业、产业经营类企业、投资类企业三大转型方向,难度依次提高。二是盘活存量资产。预计新一轮国企改革征程即将开启,存量资产盘活是国企进行结构调整与重组的必要环节。地方盘活资产化债意愿较为强烈,主要包括REITs、PPP、产权交易等盘活方式。

▍风险因素:

经济增速下行风险;政策不及预期风险;信用环境大幅恶化风险。

(杨帆为中信证券政策首席分析师)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