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国新办就202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介绍,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做好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推进市场和制度建设,丰富金融支持工具和方式,引导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支持。我国科技型企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长,服务质效明显提升。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2.72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598亿元,增长速度为20.4%,连续14个月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存量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09%,同比下降39个基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36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727亿元,增速为25.1%,存量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50%,同比下降39个基点。
刘国强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进一步丰富金融工具,发展金融市场,健全配套政策,推动金融资源更多投向科技型企业,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为精准、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有以下几个重点方向:
一是推进科技信贷服务能力建设。引导开发性、政策性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更大力度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推动商业银行进一步扩大科技型企业贷款投放,重点构建专业化的风险评估体系,健全绩效考核和尽职免责机制,完善适应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特点的组织架构和产品服务。
二是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在债券市场方面,进一步丰富债券产品,加强市场培育,扩大科技型企业债券发行规模。股权融资市场方面,规范发挥政府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作用,拓宽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资金来源和退出渠道,加强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中长期资本供给。
三是发挥保险和融资担保机构风险分担作用。推动有关部门创新服务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担保业务模式,优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政策,丰富科技保险产品供给,分担分散创新创业风险。
四是强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外部支撑。支持科技型企业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开展科技型企业融资常态化对接,加强科技公共信息共享,稳妥有序推进科技创新金融改革相关试点工作。
五是统筹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防范金融风险。督促金融机构强化风险管理,推动政府投资基金健全内控机制,完善债券信用评级、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等科技型企业融资的市场化约束,防止一哄而上、盲目投资,积累风险隐患。
根据《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未来5年,银行业保险业加快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制机制,
鼓励银行加大科技型企业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投放,灵活设置贷款利率定价和利息偿付方式。
中资企业“走出去”是磅礴的历史进程,而金融和其他相关业态如何做好服务,也是逐步学习、成长的过程。
产业数字金融是未来商业银行公司业务发展的方向,涉及供应链金融、数字普惠金融及科技金融等多个方面,银行需通过流程再造、风险管理重塑、技术支撑和机制建设来打造服务能力,并与各类平台、产业园区及技术服务企业建立紧密合作以推动业务可持续发展。
《实施意见》为资本市场服务全面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强调构建支持创新的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资金流向关键领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