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如何活化工业遗产:品读《苏州河两岸工业遗产纪事》有感

第一财经 2023-08-04 16:21:27

作者:王泠一    责编:国子昂

根据《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规范与评价》行业标准,日前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一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名单中:上海市江南造船工业旅游基地、上海市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榜上有名;这分别代表了黄浦江和苏州河即一江一河文明带对上海这座东方明珠城市的哺育。而国家工信部在新中国七十周年华诞之际就公布过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上海多处工业遗产上榜。对于上榜工业遗产,工信部发布通告要求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和国家工业遗产所有权人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即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国家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创新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模式,来积极推动工业文化传承和发展。暑期休闲,笔者正好得以品读同济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共享水岸:苏州河两岸工业遗产纪事》(朱怡晨著);也因多年考察各地遗产开发模式,故对活化利用颇有些心得。

同济大学出版社推出的青年学者朱怡晨的最新学术专著

同济大学青年学者朱怡晨,在其最新专著《共享水岸:苏州河两岸工业遗产纪事》的前言中指出“共享的岸线,是本书提出的愿景。共享是公共资源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利用,其实质不在所有者的权益,而在于空间是否最利于‘公共使用’。以黄浦江、苏州河为代表的上海岸线,虽然已被视为城市最具代表性的、被设计有公共功能且为公众开放的公共空间,但其公共性的表现,即被公众所使用的效率,仍有待分析和进一步探索。苏州河两岸工业遗产纪事,是本书的论述基础“。众所周知苏州河岸线刚刚贯通;所以,在笔者看来该课题正新颖。

同济大学朱怡晨博士作工业遗产保护主题学术报告的留影

如果从水岸规模而言,苏州河离公共群体和城市文化活动比黄浦江更近些。因此,朱怡晨接着还指出:“滨水工业遗产应该是共享的城市景观。无论从形态学和类型学出发的苏州河空间形态分析,还是从社会空间视角出发的空间更新历程和社会空间演变,都是为了通过滨水工业遗产这一特殊的城市空间,更好地理解苏州河,理解城市遗产的过去、当下和城市的未来。然而,作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方向出发的研究,对空间形态、设计创新的研究始终是建筑师关注的中心。归根结底,城市的故事发生在空间中,城市的更新体现在城市空间的推陈出新。因此,研究最后指向一系列基于‘共享’的应对策略和方法,从滨水工业遗产切入,将‘共享的城市景观’作为苏州河滨水工业遗产更新的目标,以整体提升滨水空间的公共价值,实现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平衡”。对于朱怡晨这一核心观点,笔者是相当赞赏的。

就“实现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平衡”而言,笔者曾经专门考察过苏州河的工业遗产。特别是:苏州河在普陀区境内沿岸集聚的工业旅游景点具有一定产业规模、集聚效应和旅游吸引力。由此,普陀区成立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基地涵盖4家独立的文旅企业,都与上海的工业文明及历史发展密切相关。这4家企业分别是上海纺织博物馆、M50创意园、上海造币博物馆和创享塔,简称“两馆两园”。笔者就参加过相关课题调研和活化利用的专题探讨。

四行仓库目前是苏州河沿岸最著名的工业遗址景观

如朱怡晨也论及到的上海纺织博物馆为原上海申新纺织第九厂旧址,展厅以上海纺织业发展变迁为主题,集中展示上海纺织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反压迫斗争的悲壮历史。上海造币博物馆位于原造币厂内,始建于1920年。在全国多家钱币博物馆中,上海造币博物馆以“造币工艺”为主题而独树一帜。M50创意园,前身为上海春明粗纺厂,拥有自上世纪30年代至上世纪90年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业建筑50余幢,是目前苏州河畔保留最为完整的民族纺织工业建筑群;园区2000年转型为艺术创意园区。创享塔园区曾是上海被服厂旧址所在地,现存一幢建于民国初年的带有瞭望塔的三层仓库;原先其景观比较孤立,但通过修缮更新,这里又开放了屋顶平台,供市民游客俯瞰苏州河宝成湾全景。

可以说围绕“两馆两园”,一条“苏河时代·民族工业探索之旅”特色游线出炉,沿线还可延展参观红色景点顾正红纪念馆和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史料陈列馆,以及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等。因此,在二零二二年初,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就被授予首批“上海工业旅游基地”称号。

不过,上海目前以苏州河遗产和水岸空间为主题的开发工程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旅游业和城市文化、体育等消费能级的拉动也是刚刚起步。因此,有必要借鉴一些海外经验。如笔者比较欣赏的是:荷兰“多方联合设立运营基金以打造老旧厂房改造命运共同体”模式。如果说老旧厂房改造是历史留给城市建设的一张答卷,那么荷兰De Hallen项目则是集全民之智共同作答。该项目占地2.2万平方米、投资3750万欧元,这个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西区由电车工厂兼电车维修仓库改造而来的市民会客厅、创意商业综合体,通过联合政府、设计师、建造方、租户、邻里以及市民共同成立基金以进行厂房重建和运营,打造了老旧厂房改造的“命运共同体”。改建一新的De Hallen保留了浓浓的工业特色,长廊型结构成了城中时装走秀、影展红毯的理想举办场所。该项目投入运行之后,不断地吸收观光者的意见和智慧。

如有一座位于De Hallen内的Filmhallen影院就创立于2014年9月,拥有9间独立的放映厅。其中第七放映厅根据观光者意见命名为“巴黎”,作为电影博物馆Vondelpark的组成部分,其室内设计则为充满了历史感的装置艺术风格。而位于放映厅外的影院休息室有着老式车站的复古氛围,吸引着各地的游客们。在Filmhallen可以观赏到众多最新的好莱坞影片和一些国际获奖或独立制作影片,各文化基金会不定期举办的影展和特色博物馆主题活动也值得未成年人参与。还有一家名为Local Goods Store的潮牌店,其经营者的选货原则就是“年轻潮牌”、“本土设计”,而且从各类服饰、手工艺品到家居饰品、玩具、食品,无所不有;其广为年青人和孩子们看重的小型设计工作室,还能量身定制各类新颖款式的别致服饰。

在笔者看来:荷兰老旧厂房改造的命运共同体模式,不仅仅解决了保护资金来源和维护城市工业遗产的课题,最关键的是找到了合理开发和可持续经营的商旅文融合之路。这就是活化工业遗产的典范,在怀旧的同时也推陈出新并尽可能地吸收游客建议;即直接问计于消费者,这样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消费者为什么愿意买单?并且能针对性地设置多元化和时尚化的消费品种,即直接把客户流量转化为商旅文的收入。而目前的上海,无论是工业遗产的景观、还是历史风貌区(武康路就是突出的案例)观光,都无法形成有效、可观的消费收入而仅仅是网红打卡地而已。因此,如何活化上海工业遗产?光靠学者推出专著显然是不够的!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