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晚间,阳光电源(300274.SZ)披露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0亿元至300亿元,同比增长112%至1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亿元至45亿元,同比增长344%至400%。
股价方面,截至8月7日收盘,阳光电源股价下跌1.57%至109.00元/股,总市值为1619亿元。
光伏逆变器和储能系统等核心产品收入的增长是该公司今年上半年业绩大增的一大原因。
阳光电源在公告中指出,全球新能源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创新,坚持纵深发展,持续推进市场、产品全覆盖战略,充分发挥全球营销服务网络优势,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市场领先地位进一步提升,光伏逆变器和储能系统等核心产品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阳光电源还表示,精益化运营能力提升、海运费下降和汇兑收益增长也助推了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的大幅增长。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该公司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5.93亿元。这意味着,今年上半年40亿元至45亿元的净利润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净利润。
2022年,受全球光储需求增加的影响,阳光电源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27%,其中该公司的光储业务贡献了76.65%的毛利润。
中泰证券最新研报的分析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2年间,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从119.2GW增加至284GW,预计2026年将增至579.3GW,2022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9.51%。
拆分营收结构来看,光伏逆变器和储能系统是该公司的两大业务板块,合计贡献约六成的营收。以2022年公司业绩为例,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业务板块占比最高,达到39.04%,储能系统板块在近五年持续增长并贡献了25.15%的营收。
2019年至2022年的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实现光伏逆变器营业收入39.42亿元、75.75亿元、90.51亿元、157.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90.64%、20.44%、73.65%。
与储能业务的持续增长相反,该公司的电站投资开发业务却呈现收缩趋势。该公司的电站投资开发业务占比从2018年至2019年的60%左右缩小至2022年的28.8%。电站业务收缩的背后,是2020年至2022年间光伏全产业链价格上涨,硅料、组件、电池片等环节均出现不同程度涨价导致电站建设相对延缓。
出货量方面,过去的2019年至2022年,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全球出货量分别为17.1GW、35GW、47GW、77GW,同比增长2.4%、104.68%、34.29%、63.83%。
阳光电源(300274.SZ)主要布局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新能源投资开发、风电变流器和光伏电站发电五大主要业务板块,同时也布局了新能源汽车驱动、充电桩、氢能等新能源业务。
2019年,阳光电源的逆变设备出货量首次突破1亿kW,居全球首位。截至2022年12月,该公司在全球市场已累计实现逆变设备装机超过340GW。
万得储能指数(866088.WI)50只成分股中,超过二十家企业的董事长2024年年薪超百万元,近半数企业的董事长年薪同比增长。
国家能源局发声,大功率充电迎利好,业绩预喜概念股名单出炉
2024年,阳光电源储能系统产品以36.69%的毛利率位列第一,成为该公司“最有赚头”的产品,也是毛利率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
非银分析师预计,在交投活跃度提升与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下,券商业绩修复趋势有望延续。
2021年至2024年,宁德时代连续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2024年全球市占率为36.5%,较第二名高出23.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