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晚间,呷哺集团(00520.HK)发布的盈利预告显示,公司预期,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6个月内收入约为人民币28.46亿元,同比增加约32%;报告期内本预计录得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200万元,而去年同期录得净亏损2.78亿元。
呷哺集团此前主打火锅品牌。集团在1998年创立了单人小火锅品牌“呷哺呷哺”,又在2016年推出了相对高端的火锅品牌“湊湊”,2022年,集团又切入了烧烤赛道,推出了烤肉品牌“趁烧”。
呷哺集团分析称,2023年上半年集团业绩扭亏为盈,主要是因为防疫措施优化,集团旗下餐厅客流量增加,经营好转。集团餐厅总数由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1008家增加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1094家,上半年开店迅猛,餐厅网络成功南下扩张。
不过,由于集团2022年末开始的周年庆储值活动让利约人民币1.9亿元;以及疫情管控措施虽然取消,但市场大环境消费恢复预期未如预期且消费降级,属于中高档品牌定位的凑凑为维持市场份额,采取了多项积极的营销活动及让利举措;以及2023年上半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约人民币3200万元,导致呷哺集团今年上半年利润被稀释。
而对于接下来的举措,呷哺集团表示,会积极开设成本低、效果好的新小店模式餐厅,持续推进餐厅网络南下扩张;同步推进数字化进程,整合及升级前端餐厅订单管理、后端供应链和合同管理等系统;增加战略供应商家数量及集中采购的优势,有效降低平均采购单价,稳固和扩大行业内供应链优势;继续推进付费会员业务,以及与核心商业体争取更有利的租赁条件。
对于“面积缩减、投资小、高翻台”的餐厅新模型,呷哺集团此前曾表示,该模型已经基本走通,所有新开门店均有所调整,力争将餐厅回报期控制在14个月左右。从餐厅面积上看,呷哺呷哺餐厅将从平均超200平方米调整至150平方米,湊湊餐厅从平均600余平方米调整至450平方米,欢乐烧肉趁烧也将从340平方米优化至280平方米。
呷哺集团的业绩回暖是餐饮业的一个缩影。2023年以来,由于防疫政策的优化,餐饮业成为前六个月反弹最大的消费品类。根据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餐饮收入24329亿元,同比增长21.4%。6月,餐饮收入为4371亿元,同比增长16.1%。同比增幅均超过其他消费品类。此外,从近期多家上市餐饮企业披露的半年业绩预告来看,不少企业也在上半年扭亏为盈。
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普华永道合作发布的《中国连锁餐饮企业资本之路系列报告2023》显示,与疫情前水平相比,餐饮市场虽距离完全恢复尚需一段时间,但整体处于稳步增长态势,调研的近半数品牌2023年第一季度的营收已持平甚至超过2019年同期。
机构认为,市场震荡区间中正常波动,下方空间不大。
本土体育品牌多出自福建,如今这些公司创始人的子女已大学毕业在公司内部历练了数年开始逐渐走向台前,为接手家族企业做准备。
除了上述已经披露业绩预告的企业,还有一些企业此前在半年报中传递了首次扭亏的信号。这背后反映了国内创新药领域在收入端和融资端的积极变化。
其中跨境电商概念股东百集团收获7连板,光伏板块顺钠股份6连板。一图速览今日连板股>>
其中新能源股ST百利收获9连板,零售股东百集团6连板。一图速览今日连板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