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7%,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我们认为:
整体来看,7月经济数据未能延续5-6月的边际改善,但未打破4月以来的复苏趋势。年初以来,中国经济一波三折,1季度呈现较快复苏,2季度呈现“V”字型,2季度初有所放缓,但5月经济动能放缓已减速,6月经济数据继续边际改善。从7月数据来看,除了市场已有预期的出口、房地产投资以外,其余主要经济指标相较6月也有所放缓,但好于4月。换言之,4月以来的低位企稳趋势仍未被打破,但边际上未能延续5-6月逐月改善的趋势。
具体来看,投资、工业生产、商品消费均有不同程度的放缓,亮点在于服务消费。7月投资、工业生产、商品消费均不同程度的放缓,但我们在此前的统计局数据点评中曾指出,本轮经济中复苏相对较快的部分—如服务消费当前的可观测性较差。本月统计局数据公布了新数据——服务零售额,填补了上述观测空白。1-7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0.3%,7月餐饮收入增速(两年复合)也相较6月继续回升。
地产方面,保交楼依然是当前房企的工作重心,但销售改善仍不明显,资金支出与资金来源之间的裂口依然存在。7 月竣工同比增速回升至 30%以上,但销售面积虽有所企稳但仍在低位。销售疲弱导致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增速自 6 月以来持续低于地产投资增速,这意味着对于开发商而言,资金支出与资金来源之间的裂口依然存在。
往后看,一方面,政治局会议之后关注政策后续落地情况。7 月政治局会议指向整体的工作基调已有变化。目前已落地的政策:央行货币政策先行,财政方面“化解存量”也在加速。后续政策仍可关注城市地产优化政策的进一步落地。2023 年全年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可能约 10 亿平方米。参考我们此前的测算,2023-2030 年住宅销售面积中枢可能在 11.7 亿平方米,如果后续政策继续优化,住宅销售面积或有回升的空间。另一方面,关注全球工业化进程推进对中国产品的结构性需求。外需方面,关注全球产业链重构过程中,部分经济体正经历“工业化”或“再工业化”,此过程中其需求外溢可能带来部分中国部分出口产品的结构性韧性。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海外经济金融风险。
(王德伦为兴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
半导体分销行业整体复苏或还有待时日。
电动汽车、光伏、锂电池“新三样”为代表的产品成为中国出口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对于住宿餐饮行业,可对照食品制造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 今年以来,新公布的指标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速较高,服务行业快速增长为三季度GDP超预期高增带来较大贡献。我们首先从定义出发,与传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对比,明确何为服务零售额。与侧重商品零售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比,服务零售额旨在拓展消费统计的范围,包括了交通、住宿、餐饮、教育、卫生、体育、娱乐等领域服务活动的零售额;与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相比,服务零售额还包含政府机关对服务的消费。我们大致估算今年前三季度服务零售领域GDP同比约13.1%。
分三大门类看,9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制造业增长5.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