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部门正在研究制定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举措。”8月30日下午3时,中国人民银行举行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工作推进会,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马贱阳在会上表示。
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就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以及加强组织实施等方面给出了31条具体措施。
马贱阳介绍,在上述意见发布后,人民银行抓紧研究制定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举措。抓紧开展政策调查研究,多次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的意见建议,深入研究文件的框架和内容。在政策研究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系统总结梳理各地各金融机构典型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聚焦民营企业服务过程中痛点、堵点和难点。突出强调金融机构要破除所有制歧视,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着力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马贱阳表示,意见稿主要从加大金融资源要素投入,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便利跨境融资,强化政策激励和融资配套等方面对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出了若干针对性政策举措。一是明确一个目标;二是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三就是畅通股、债、贷三种融资渠道;四是发挥政银企和工商联的四方合力。
在目标上,他表示,要持续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待遇,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目前还有一定差距。
“我们希望借以这次座谈会为契机,作为一个新的转折点,未来逐步朝目标靠近,我们要求金融机构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服务方面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强化科技赋能,扩大信用贷款规模,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马贱阳说。
在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方面,马贱阳表示,一方面支持引进来,完善跨境投融资和资本项目便利化政策,扩大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跨境融资和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相关试点。另一方面助力走出去,支持民营企业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资金池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首办户”拓展行动,为优质民营企业提供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服务。
马贱阳同时表示,在畅通融资渠道方面,在贷款方面实施好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接走访,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持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在债券方面,推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扩容增量提效,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鼓励和引导机构投资者,尤其是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债券的配置;在股权方面,支持民营企业上市和再融资,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通过私募股权市场定位,积极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引导基金作用,完善投资退出机制。
另外,马贱阳强调,要发挥好工商联桥梁纽带作用,深化合作对接,及时向金融机构推送有市场、有效益、信用好的优质民营企业名单,建立健全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与工商联系统的常态化沟通协作机制,强化正向引导、信息共享、激励相容等政策配套,及时高效满足民营企业融资、融智、融商等各类金融需求。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本次会议的有关精神,进一步修改完善文件,抓紧会签相关部门印发实施,并抓好文件的宣传解释和贯彻落实,加强跟踪督导,确保各项政策举措及时落地见效。”马贱阳说。
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11月21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监管总局上海监管局、上海证监局、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上海市科委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
这也是继北京保障房中心近期成功发行用于保障房领域的公司债券之后,交易所债券市场支持“三大工程”建设的第二单落地项目。
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要聚焦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金融服务的短板弱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坚持因企施策、规范运作,深入摸清不同行业企业金融业务作用发挥、发展质效、风险状况等情况,把金融资源集聚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