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持续了14年的两岸城市交流平台,上海台北双城论坛时隔3年重新回归线下举办。
8月30日,2023年上海台北双城论坛主论坛及开幕仪式后,三场分别聚焦“数字经济”、“低碳永续”、“智慧医疗”主题的分论坛同时举行。其中,在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台北市政府产业发展局共同举办的“数字经济分论坛”上,双方就数字新经济的发展与机遇展开了探讨。
在这场分论坛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吴金城、台北市政府产业发展局局长陈俊安、台北市政府资讯局局长赵式隆出席,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戎之勤主持,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英、台北市政府资讯局副局长陈慧敏分别作主题报告。来自上海、台北企业代表、业界精英、专家学者共60余人出席。
台北市长蒋万安特意转场到“数字经济分论坛”发表致辞并与众人合影,以表达对于数字经济的重视。他表示,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让大家的生活形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也同样迫使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加速了转型和数字化升级,这是上海和台北两座城市都要面对的挑战。
吴金城在致辞中提出,上海紧抓数字技术创新浪潮,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率先布局工业互联网、打造智能工厂,用数字化软实力提升制造业硬实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他看来,数字经济的关键在于链接与融合,上海愿以数字化为纽带,推动上海台北双城产业领域深化合作,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
陈俊安表示,科技是城市转型的引擎。台北市在2015年成立了Startup创业平台等,从各个方面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协助企业研发,支持各种新兴产业。以电动车为例,“台北最大的困难,就是充电桩的设计。上海国产电动车已经可以更换电池了……如果换电池的电动汽车能在台北上路,这对于电动车的普及和推广会有更大的助益”。
张英分享了上海在推动数据要素创新方面的实践和思考。她表示,上海正在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建设国家级数据交易所,深化公共数据高水平共享开放,积极构建数商新业态,加速数字经济发展。台北市政府资讯局副局长陈慧敏则介绍了台北城市数字化治理的现状与新趋势。其中,手机或平板电脑均可查阅的市民仪表板,以一站式服务市民为导向,设计了友善、便利的使用者界面,可以自动化同步开放市政绩效的相关数据和资料。
除此之外,来自上海、台北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元宇宙等产业领域企业界大咖聚焦“应变求机,以数谋新”、“虚实融合,赋能升级”等子议题,探讨了数据要素、数位治理、AI大模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核心话题,分享了最新实践成果、智慧洞见和创新感悟,为数字新经济、产业新发展,共议机遇与挑战,共谋未来创新之路。
通过交流分享,与会者对如何加强协同创新、深化应用、普惠共享,激发数字化转型在产业创新升级中的赋能效应,有了新的体会和认知,对如何积极面对挑战,共同应对未来也有了更大的期许和信心。双方将以此为契机,互学互鉴、加强合作,持续打造更具活力的数字经济。
上海在持续加大对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如果世界上有第二个秋叶原,那么应该在上海。”
2024年,中国的小程序游戏市场收入达到398.36亿元,同比增长99.18%。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制度规则的重要性,旨在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数据要素的有效流通和价值实现,进而赋能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全球正处于智能化变革的浪潮之中。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突破,人形机器人应运而生,成为世界各国角逐科技高地的焦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制造业亟待升级、教育需求多元化,这些社会现实为其发展提供了沃土。从国际看,科技巨头纷纷入局,抢占人形机器人市场份额,试图主导产业走向;国内政策大力扶持,资本涌入,产学研紧密合作,一场围绕人形机器人的科技竞赛悄然展开,它承载着提升生活品质、变革产业结构、彰显科技实力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