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加速迈向人工智能的关键“奇点”,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相互交织,构筑着迈向数字文明的“方舟”。在澎湃激荡的数字化征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数字时代的新风险和新挑战。
9月1日,正值我国《数据安全法》施行两周年,2023“浦江护航”上海电信和互联网数据安全论坛暨AIGC数据安全治理论坛(简称“浦江护航”数据安全上海论坛)在沪成功举办。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副局长杜广达、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张宇祥、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局长王天广、杨浦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施方等领导嘉宾出席。
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副局长杜广达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为数据安全保护和监管工作带来了新挑战。电信和互联网领域相关企业既是数据安全的第一责任主体,也是防范化解数据安全风险的第一道屏障,应在落实《数据安全法》过程中走在前,作表率。
据Statista预测,到2025年全球数据流量有望达到181ZB,2021-2025年复合增速为23.03%。根据东莞证券报告,国内2025年数据量预计有望达到48ZB,2021-2025年复合增速高达64.22%,大幅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面对快速增长的数据量,数据风险敞口将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生成式AI的崛起引发了一场激烈的竞争,各大科技公司和研究机构纷纷推出具有百亿、千亿参数级别的语言、图像、音频和视频模型,这些模型展示了令人瞩目的能力和潜力。然而与此同时,大模型也带来了许多风险,如数据安全问题、知识幻觉以及道德伦理问题。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马蕴超在会上表示,随着大模型的流行,未来可能会出现真正的智能系统。拥有更强的计算能力,处理更复杂的任务;更加智慧,可以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甚至做到自主决策;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从传统的科研场景向各个产业领域跃进;更加具象化或者更加直观,像各个场景里的机器人一样,能够非常直观地跟他们进行互动。
同时,马蕴超也表示大模型在数据、算法、伦理上都存在挑战。本身大模型是基于大量级的数据,这些数据的合规性、个人隐私保护以及版权如何保证都是很大的挑战。openAI等大模型公司都面临着大量的知识产权的诉讼,就是因为在数据合规性上出了一些问题。另外是数据在存储和传播中的加密和安全,如果泄露了,对于个人和企业的伤害都比较大。
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大中华区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高轶峰表示,数据合规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时代已经来临,与此前拓展业务做的1-100的数字化转型不同,现在合规驱动的数字化转型解决的是0-1的问题,企业只有拥抱变革才能保证未来能够稳健地展业。
千问3是“混合推理模型”,“快思考”与“慢思考”集成进同一个模型,对简单需求可低算力“秒回”答案,对复杂问题可多步骤“深度思考”,节省算力消耗。
腾讯混元3D生成模型发布2.5版本新模型;小鹏自研通用模型今年或对公众开放;OpenAI重组为营利性公司的目标遇阻。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称,小鹏汽车已在“物理世界AI”取得了突破,并研发“AI 大脑”、小鹏世界基座模型等。
针对开发者面临的数据难获取、模型难训练、开发成本高、工程门槛高等问题,Genie Studio推出“数据采集、模型训练,仿真评测、模型推理”四大核心模块。
①OpenAI据悉正在打造类似X的社交网络;②抖音公开算法原理;③谷歌已将Veo 2视频生成模型全面整合至Gem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