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运营商明明努力了,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孤注一掷”?

第一财经 2023-09-07 11:19:41

作者:樊雪寒    责编:宁佳彦

尽管《孤注一掷》中的剧情正在现实中被整治,但事实上,在诈骗电话和短信拦截方面,运营商仍面临诸多掣肘。

在电信网络诈骗持续高发的背景下,记者了解到,运营商正“穷尽其能”,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于反诈防诈战役。

不过,官方公布的数据仍显示,2022年全年,工信部累计协助拦截诈骗电话21亿次、短信24.2亿条,处置涉案域名网址266万个。人民银行协助公安机关紧急拦截涉案资金高达3180余亿元。

诈骗电话为何总能穿过运营商的滤网触达用户?电信诈骗为何屡禁不止?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9月3日,在公安部和云南省公安厅的组织部署下,西双版纳公安机关依托边境警务执法合作机制,与缅甸相关地方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打击行动,一举打掉盘踞在缅北的电信网络诈骗窝点11个,抓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269名,现场查获电脑、手机、手机卡、银行卡和诈骗话术脚本等一大批作案工具。

尽管《孤注一掷》中的剧情正在现实中被整治,但事实上,在诈骗电话和短信拦截方面,运营商仍面临诸多掣肘。

我国法律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因此,对于运营商来说一方面他要保证用户通话权利,为用户提供好最优的通话服务,这是运营商业务实现稳定增长的前提。另一方面,如果对涉嫌诈骗的电话号码采取断卡行动,就必须要掌握充足的证据,这就需要证明这个是诈骗电话。” 中国信通院华东分院院长廖运发对记者分析指出。

而正真让运营商陷入两难的,是一种叫GOIP的设备,别称是“猫池”。记者了解到,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通过架设虚拟卡池信号发射,在供电不间断的情况下,通过“猫池”为上游网络电信诈骗嫌疑人提供电话技术支撑服务。一个“猫池”设备,通过插入多张电话卡可以实现自动呼叫,按每张卡每小时能拨打50个电话计算,一个“猫池”一天可以自动拨打上千个诈骗电话。

中国移动向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当前,随着对“猫池”查处力度的加大,不法分子还在持续进行技术升级,研发了隐蔽性更强的简易版“猫池”,即使用一条音频线将两部智能手机连接起来,实现音频共享。这一技术让境外不法分子远程操纵手机拨打电话实施诈骗,进一步增加了运营商追踪锁定诈骗电话账号和来源的难度。

上述虚拟拨号设备GOIP隐蔽性极强,但第一财经从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处获悉,他们针对性地研发了“猫头鹰”反诈系统。据了解这一系统通过对接号卡及大数据能力,给疑似被诈骗用户下发进行回访确认,用户通过点击顶层弹窗的“确定”来标记来电号码是否涉诈,从而实现模型系统对样本号码是否涉诈信息的确认。让用户来协助训练优化治理模型,提升涉诈号码的识别能力。

据介绍,“猫头鹰”诈骗识别准确率在95%以上。今年以来,广州移动已利用该系统协助市反诈中心抓获犯罪团伙75批次,缴获简易GOIP设备102套。

中国联通利用结算侧的国际漫游模拟话单,也完成了类似国际漫游反诈模型的搭建。记者了解到,这一功能可以模拟判断用户的通话行为,在信控上成功实现了东南亚等漫游用户的涉诈加快检出。据悉,这一功能让国际话务反诈监控效率由原来的几天缩短到一小时内。而中国电信也依托全国反诈专线96110,基于云、AI智能和类似的大数据等技术,推出96110“翼安反诈”云平台、96110诈骗电话预警系统等业务助力反诈。

中移互联网的技术人员还对记者表示,他们当前开发了“超级SIM反诈安全卡”,内置安全芯片,当诈骗分子正在对用户进行电话诈骗时,反诈应用便会使用反诈阻断和呼叫转移技术,通过必达通知将当前被诈行为告知用户和用户家人。这种“超级SIM反诈安全卡”,在各城市的部分营业厅可以办理。

“内鬼”难防

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公布的一则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公安机关破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共46.4万起。按照这一数据计算,去年我国平均每天都有超过1200起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生。

事实上,尽管运营商在诈骗信息甄别和用户预警方面“各路兵器”齐上阵,但是从诈骗的角度来看,运营商所针对的环节主要聚焦在施诈阶段。而在电信诈骗流程的更上游,即信息安全防护方面,运营商及各方仍面临最大的治理挑战——人。

出现向外提供用户隐私信息的“内鬼”最能撩拨大众敏感神经。而据8月10日公安部披露的数据,2020年以来共有2300余名电信运营商、医院、保险公司、房地产、物业、快递公司等行业倒卖个人信息的“内鬼”被抓获。

此前,还有地方运营商因疑似出现内鬼而不得不“官宣”辟谣。 8月23日,针对网络传言“吉林电信向缅北诈骗集团提供8000多万个手机号码”,吉林电信在微博上澄清此为“不实信息”。吉林电信称,有部分自媒体账号利用近期公众对缅北诈骗的关注,移花接木制造了上述不实信息,进行恶意炒作传播,严重损害公司形象,将依法维护公司权益。

一位接近电信诈骗受害人的用户向第一财经记者反馈表示,电信诈骗嫌疑人往往会将获取到的个人隐私数据仔细分析,编织出如网络电商消费、航班信息延误、海外签证过期等理由诱导受害者“入坑”。“还有种更可怕的诈骗形式,电话接通之后他们会诱导你说话,等你说的内容足够多之后,对方利用人工智能对你的声音信息进行分析,最后模拟你的声音结合他们获取到的你家人的隐私数据向你的亲人进行诈骗。”

据记者了解,当前国内已有不少地区运营商加大了对员工和代理商从业行为的监管力度。其中,东莞联通在代理商的渠道引入上增加成立时间限制并增加押金标准等,同时要求代理商员工参加反诈培训,培训后经考试合格方可开展业务。

对于运营商在技术之外面临的诸多掣肘与无奈,业内人士对记者指出,诚如《孤注一掷》剧情所呈现的,尽管当前警方已经将反诈宣传印在鸡蛋上了,仍不断有群众中招。对于电信网络诈骗,最有效的防范措施还是群众自身在意识上提升对电信诈骗的识别和抵御能力。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全球科技巨头领衔持续加码算力市场丨解财报

中信建投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北美云厂商资本开支显著增长,海外云厂商对于AI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的核心驱动在于AI当前对于业务的拉动以及未来AI应用乐观的发展预期。同时,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均已开启训练型AI服务器采购,预计未来也将进行推理型AI服务器招标。2024年一季度,谷歌、微软、亚马逊、Meta四大云巨头资本开支合计443亿美元,同比增长30%。

05-09 11:08

智算中心进入“跑马圈地”时代,运营商与互联网厂商谁主沉浮?

各方都在积极布局大算力集群,可以说谁掌握了万卡集群,谁能用得起万卡集群,决定了一个企业在AI时代的生死。

04-29 19:56

中国移动建成全球运营商最大单体智算中心

当前中国移动在全国已经有12个智算中心正式投产,具体涵盖数据处理、模型开发、模型训练、模型推理等作业。

04-28 13:07

广东部分地区暴雨持续,运营商:有三地通信设施受影响严重

据运营商人士介绍,目前广东省各地暴雨仍在继续,抢修保障工作仍在进行中。

04-22 00:02

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二次放号”问题为何难破?

“想要解绑,银行要提供手机号前主人的身份证等信息,作为一个普通人实在没办法在大千世界中找到手机号的前主人。”有用户在政府网上反馈。

04-06 14:33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