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宏观形势展望

2023-09-11 17:03:25

作者:陆挺    责编:蔡嘉诚

房地产仍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因此必须激活。

本轮复苏面临外部环境和以往不同

需要强调的是,与过去几轮经济复苏相比,本轮复苏面临着一个显著不同的外部环境。首先,当前出口面临的压力非常大。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疫情的时候出口特别好,从而设置了一个相对高的基准。二是由于各个国家结束疫情的时间点不同,我国结束疫情时,其他国家却正面临高通胀和多轮加息的压力,经济增速下行,客观上对我国的出口不利。

第二方面,本次复苏过程面临着比较严重的地缘政治压力。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当前的中国经济,也可能对未来的经济增长产生持续影响。

第三方面,民营企业家因为种种的原因,包括过去几年产业方面的原因,显示出信心不足。

房地产行业面临巨大内需压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从内需角度来讲,中国房地产行业也确实面临巨大的压力。为什么房地产行业会面临这么大的压力呢?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因。

一是长期趋势,中国潜在经济增速下降,城市化在减速,年轻人口已经开始萎缩。即使没有过去几年“三道红线”政策和疫情的影响,房地产行业也差不多开始进入下行阶段。

二是周期性因素,尤其是2015年—2018年间的货币化棚改政策中,中央直接通过印钞刺激了房地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前置了低线城市的大量房地产需求。由于棚改资金的分配和市场需求基本无关,导致资源错配,大量低线城市的房价在2017年之后下跌,损害了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和购房的信心。

三是各种限售、限价、限购调控政策在大城市依然存在。城市土地供应没有跟上城市化发展的需要,热点大城市房价由于住宅供应不足而过于昂贵,抑制了合理需求。

四是政策性因素,近两年的金融政策和其他抑制性措施,导致房地产行业的下行速度加快。大部分民营房企处于实际违约或濒临违约的境地之中,很多地方的“保交房”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进一步损害了市场和消费者的信心。很多民营房企也因此大幅度收缩业务。

此外,跟疫情前相比,居民对很多方面的预期没有疫情前那么乐观,这也降低了他们的投资需求。

三类主流政策建议评析

综合来看,目前的政策建议主要可以归纳为三大类。第一类政策建议是从利息角度,主张通过大幅度降息来刺激经济。第二类政策建议,可能也是最流行的建议,即加大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用以补足市场需求的不足。第三类则是改革派的观点,他们认为问题的根本在于民营企业信心的匮乏,提倡通过改革来提振企业家信心。每一种政策建议都有其逻辑和合理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政策建议在当前的背景下,并不一定能够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达成理想效果。

首先,现在大幅降息并不现实。考虑到我国金融监管和央行操作的结构性问题,现在大幅降息,尤其是将基础政策利率降到零,在当前情境下并不现实。其次,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存款利率已相对较低,如果大幅降息压缩贷款利率,必然会导致银行利差压窄,所以这方面空间也十分有限。最后,中国经济现在确实面临着需求不足的问题,而需求不足背后是信心不足,简单依赖降息来拉动需求可能效果不明显。

再来看改革派的观点,尽管改革非常必要,但宏观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生命体”,供给和需求之间环环相扣。短期之内,如果不能解决需求短缺,想要通过改革来稳定经济增长,属于远水救不了近火。

至于加大中央政府支出,这确实有必要,但我们要吸取过去的教训,提防其潜在的后遗症。上一轮大规模的经济刺激(2015年—2018年)是通过大规模的中央政府的支出,通过央行印钞来直接刺激和拉动低线城市的房地产。虽然在2016年和2017年内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也导致了资金低效配置和基础设施低效建设,以及居民、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杠杆大幅度上升,最终引发了一系列违约事件。因此,在考虑增加政府支出要增加时,我们必须慎重评估其潜在的后果,并确保这一过程不会挤压民间经济的发展空间。

当前局势下可参考的政策建议

第一,止血。中央政府要增加支出,但前提是保障确保已拨款项得到充分与合理的使用,而且直接应该针对房地产行业,把“保交房”工作做好。目前,2000亿元再贷款额度实际上只用到了零头,需要解决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消除瓶颈。

第二,输氧。保障地方政府的基本运作,加快摸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还本付息情况,及时纾困,但必须同时加强约束机制,确保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不要出现大面积违约事件。

第三,激活。应加速已开工的基建工程,特别是跨区域的重点工程。保障和加速人口净流入重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确保这些建设不是浪费国家资源。

最后,抓住“牛鼻子”——最关键的是要牢牢抓住房地产这个“牛鼻子”。很多人可能会质疑这是走老路,但要激活房地产业未必要走老路。首先,房地产仍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因此必须激活。在此次暴跌前,房地产占GDP四分之一,整个中国公共财政的近40%,居民财富的近80%。过去几轮危机中,房地产都是每次复苏的发动机。2016年下半年,银行新增贷款一度超过50%是房地产行业的——而今年一季度仅有6%。可以说没有房地产的复苏,整个中国经济的企稳复苏是非常困难的。一些观点认为,房地产维持“L型”走势——下滑后稳住就行。然而,这一观点忽略了房地产这个庞大产业板块的复杂性。过去两年整个中国房地产行业,活跃程度和对各方面的贡献下降了将近一半,仅仅依靠自然稳定实现“L型”是不现实的。一定要有政策的干预,否则很可能会导致房地产、地方政府以及与其相关的多个产业陷入螺旋式下滑。

其次,房地产行业仍有不少发展空间。目前,中国有1.7亿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每年还有1000万大学毕业生,他们绝大多数在城市里都是有住房需求。最后,中国房地产布局尚有改善空间。目前,中国的大城市仍不够大,人口也还不够集聚,这意味着中国的城市化仍有完善空间。

最后,今年或者明年最理想的措施是政府在限价、限购、限售等方面实施大幅度的政策放松,特别是一线和二线城市。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通过简单的刺激措施,如货币化棚改或中央政府直接注入资金就能解决问题。

具体来说,首先,政策应与人口流动和土地资源密切相关,以更有效地利用这两个重要因素。其次,政策还应与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机制挂钩,给予人口流入越多的地区更多转移支付。除此之外,应该推出更多针对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的优惠住房政策。从保障性住房的角度考虑,这些政策也应紧密围绕人口流入来设计和实施。如果以上政策和措施能够落实,未来中国经济有望企稳并迎来更稳健的复苏。

(陆挺为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