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建设过程中,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创新方面有哪些探索?
今年9月29日,上海自贸试验区将揭牌运行满10周年。9月15日上午,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浦东新区常务副区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杨朝表示,浦东新区正在以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为契机,全面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部署,对标世界银行新评估体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系统化实施营商环境创新举措。
杨朝说,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10年来,不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通过制度创新,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聚焦“宽准入”,“自贸区速度”持续刷新。一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率先试点企业名称登记申报承诺制、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赋予企业更大自主权。二是在率先推出“证照分离”改革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一业一证”试点,将改革的着眼点从“以部门为中心”的单个事项改革,转向“以企业为中心”办成一件事的改革,全面实施流程再造,减压办事时间,实现一张证就能开门营业。
聚焦“优服务”,政府服务效能持续提升。一是线上全面推行 “一网通办”,实现企业办事统一认证、统一受理、统一反馈、统一监督等功能,政务服务事项100%接入总门户。二是线下率先推进“单窗通办”,将各部门单独的审批受理窗口统一整合为综合窗口,真正实现“一个窗口”对外。三是深化政务服务数字转型,“政务智能办”依托人工智能实现自动生成申报材料,移动端“企业专属网页”、远程“直达帮办”、“远程身份核验”以主动、精准、智慧服务实现企业“零跑动”“零准备”“零材料”。
聚焦“稳预期”,企业经营环境持续优化。一是持续强化综合监管机制,二是完善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三是加强营商环境立法保障,聚焦企业发展中的共性需求以及重点产业领域的特殊需求,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出台“一业一证”“知识产权保护”等18部浦东新区法规,新区出台“商事调解制度”等17部管理措施,不断推动支撑自贸区营商环境建设。
《广州市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鼓励民间投资参与传统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及绿色低碳、新型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社会民生等7个领域建设。
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核心功能区,陆家嘴金融城日前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八大体系,从“组织、功能、创新、开放、平台、空间、人才、保障”等方面着手,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近九成预期未来五年利润持平或有所提高。
马建堂称,民营企业关心的,是能否公平地进入市场,能否同等地获得生产要素,以及能否有公正的法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