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去西藏了,勘查风电光伏资源。”9月7日,穆清在微信上向第一财经记者发来了这样一条信息。9月12日,从西藏高海拔地区回来后,他依旧咳嗽不断,说话有些吃力。
9月5日,穆清和他的其他四名同事分别从北京和四川等地出发,前往西藏,开始了一次长达一周的风电光伏项目勘查之旅。
这“五人勘查小组”,来自国内一家央企,该公司准备正在西藏开发大型风电光伏项目。在“双碳”背景下,中国持续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以央企为首的风电光伏企业纷纷开疆拓土,拓展资源。
在这次勘查工作之前,他们所在的公司已经和西藏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以及项目所在地的地方政府,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计划在日喀则建设一批风电光伏电站项目,开展项目前期工作论证。
但“圈地”之后,企业还需要进行项目开发建设前的限制性因素排查。这些因素包括环保、国土、林业、农业等。
作为公司在西南地区的项目开发建设负责人,穆清这次任务就是和其他四名相关技术人员对以上项目用地进行实地勘查,以了解项目的开发建设是否涉及到当地的保护区、基本农田、基本草原等红线区。
“现实和想象的很不一样。”穆清说,由于海拔太高,地形复杂,加上路途遥远,他们五个人组成的风电光伏电站项目勘查小组,几乎全部都因为高原反应倒下,其中有的甚至“连话都说不出来”。
西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但拥有国内优质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与此同时,西藏地处偏远,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以及电网建设相对薄弱,抬高了风电光伏项目的开发建设成本。
低廉的地价和真诚的态度
9月7日上午,“五人勘查小组”正式从日喀则市区出发,驱车前往项目所在地,很长时间都看不到村落。
这次到西藏与当地相关部门和项目所在地的地方政府接触后,穆清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对方“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更务实一些”。
“在与其他地方政府谈项目合作的时候,需要两三周的协调,大家才能碰到一起。”他说,“但是在西藏,大家约好时间之后,只需要一天就搞定。(当地政府的)可以干的他们直接说可以,不可以干的他们就直接说不可以。”
作为一个从事风电光伏等项目开发建设多年的新能源工作者,穆清发现,在优质资源越来越有限的情况下,在其他地方进行风电光伏项目开发,难度是越来越大。
“(有些)地方政府(想向企业)要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他举例说,“在西南某地,有的地方政府明确要当地平台公司参股到项目开发企业的项目中,同时还要求企业在当地附带其他产业。比如,在当地投资一个100亿元的项目,当地就要求配套30亿元的产业。尽管国家有关部门明文规定,企业到地方去投资时,地方政府不能有附加条件,但是到了下面,操作就乱套了。”他补充说,在有些地方,地方政府甚至提出风电或光伏项目建成后,地方要分享其中的电价收益。
穆清说,以上的这种现象,目前在西藏地区几乎没有。
与此同时,在西藏投资风电光伏项目,涉及的用地租金也比大部分地方低得多。“我们在日喀则拿的这些地,租金是300元/亩左右一年,但是在四川等地,租金要到八九百元/亩一年。”
按此计算,穆清所在的公司此次在西藏拿下的8万亩地,年租金为2400万元左右,但同样的面积,在四川等地的年租金则高达6400-7200万元,年租金相差至少4000万元。
在穆清看来,这背后与西藏积极落实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定位有关系。
在项目建设需求方面,根据西藏自治区发改委印发的《2023 年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方案》(下称“《西藏新能源建设方案》”),2023年西藏要新增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规模573. 5万千瓦。其中,风电项目80万千瓦,光伏项目454万千瓦,剩下的则是光热等项目。
但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西藏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仅为3.1万千瓦,不到2023年西藏计划新增风电装机规模的4%。在光伏方面,截至2022年,西藏光伏累计装机规模只有189.5万千瓦,不到2023年西藏需新增光伏装机规模的41%。
而光是穆清所在公司此次准备在日喀则开发建设的光伏项目,总装机规模就达到100万千瓦,风电项目总装机规模亦有几十万千瓦。
在经济方面,以光伏为例,穆清向记者介绍,在西藏,目前光伏电站的造价大约是5000万元/万千瓦,100万千瓦的光伏项目总投资需要50亿元。这相当于日喀则2022年GDP(362亿元)的1/7。
相对于光伏,风电造价更高。穆清介绍,目前在西藏风电站的造价大约是7500万元/万千瓦。记者按此计算,西藏今年新增风电光伏光项目涉及的总投资高达290亿元,这相当于西藏2022年GPD(2132亿元)的13.6%。
如何消纳
到西藏开发建设风电光伏项目,穆清所在的公司还属于后来者。
在此之前,国家能源集团、华电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中广核集团和三峡集团等一大批央企已经在西藏扎了根。
“几年前我们就已经在西藏投资风电光伏了。”中广核集团旗下新能源公司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说,“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
现在,到西藏去投资风电光伏项目的企业越来越多。但穆清表示,虽然“西藏那边的资源非常好”,但问题是,项目建成投产之后,如何才能把电送出来,需要西藏电网积极配合,国家层面统筹协调。
电网配套不足,已经影响到西藏电量的消纳利用。7月3日,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发布《2023年5月全国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数据显示西藏5月份的光伏利用率仅为75.5%,1-5月份为75.1%,与全国近期光伏利用率相比较低。
但西藏的风电光伏项目建设还在紧张有序地开展。截至2022年底,西藏电力装机容量只有656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93.3%,是名副其实的清洁能源利用大省——但按规划,西藏力争2025年已建和在建电力装机总量突破2500万千瓦。
而2022年,西藏全社会用电量为118.6亿千瓦时。因此,西藏多余的电量需要通过电网特高压等方式外送消纳,否则建成的风电光伏电站无法完全发挥效益。
根据《西藏新能源建设方案》,在西藏2023年新增的573. 5万千瓦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中,保障性并网项目建设规模为373万千瓦,市场化项目装机为200万千瓦。也就是说,这200万千瓦装机的市场化项目建成后,未来所发电量需要企业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和手段去消纳。
为促进电量消纳,《西藏新能源建设方案》提出,“国网西藏电力公司要加大配套接网工程建设,对网架结构薄弱、接入问题突出、容量受限的地方要加强升级改造力度……着力解决新能源接入电网的卡口问题,提高并网接入消纳能力与电源项目同步建成投运。”同时,要“加大储能配置力度……鼓励建设光伏+储能、系统独立储能以及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建设。
在电网设施配套方面,穆清透露,目前公司正在和电网企业谈,希望后者能够在电网设施配套上给予支持。
未来电网设施能否跟得上项目的建设需求,穆清并不知道。他的希望是:“如果未来我们能够带上一些能源消纳产业到当地去落地,未来就可以把电站所发电量进行就地消纳了。”
好的是,穆清在西藏看到,目前已有企业正通过在当地落户能源消纳产业的方式,来确保未来电站建成后所发电量就地消纳的案例。
9月12日,从西藏回到家中之后,穆清对记者说,他现在很需要“好好休整一下”。他同时透露,经他们现场勘查,项目没有涉及红线区。接下来,他们将进行拟建设项目报备,然后进行竞配。
(文中穆清为化名)
截至7月底,江苏省风电装机2300万千瓦,光伏装机5200万千瓦,均位居全国前列。
招投标过程中的“唯价格论”现象,为光伏电站的安全和后期运维埋下隐患,其伴生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也不利于光伏组件产业的良性发展。
过硬的技术能力、一流的经营管理能力、强有力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是中国光伏企业在世界舞台上的立足之本。
国家能源局印发《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
四川全省风光资源规划超过2.7亿千瓦,开发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