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补缺后弱反弹,量能是关键。市场底部夯实进行时,布局时点更重要。节前效应下可适当关注工商业储能。行业研读:工商业储能。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量规模增大,成本端压力得到有效缓解,政策端创造有利盈利条件。市场端与虚拟电厂相结合,多维度赋能。
2023年上半年,全国新增注册的与新型储能相关的企业近4万家,超过了去年3.6万家的新增注册总数。储能市场一片火热,众多企业“扬帆出海”的同时,也应关注到市场过热后的系列风险。
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14日,已有超过70家储能相关上市公司公布了三季度财报,其中营收和净利双增的企业不到半数,“增收不增利”是许多企业共同面临的尴尬处境。
储能产业作为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推手,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竞相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11月8日,在2023能源电子产业发展大会暨广东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期间,阳光电源(300274.SZ)、华为、保碧新能源等企业就新型储能发展的趋势和变化、储能赛道蓬勃发展背后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等议题发表观点。
第一财经记者在观2023年上海SNEC储能展会期间发现,用于工商业储能场景的液冷储能柜、风冷储能柜占据展位的“C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