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升级推动全球能源价格飙升,也为各经济体的反通胀进程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Pierre-Olivier Gourinchas)在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上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IMF的研究显示,若油价上涨约10%,将在接下来的一年内拖累全球产出约0.15个百分点,并将使全球通胀增加约0.4个百分点。
“石油价格在过去几天里已经上涨了约4%,IMF正密切观察有关情况。当然,能源价格的飙升是上述地区地缘政治紧张情势下经常看到的,反映了该地区石油生产或运输可能中断的潜在风险。”古兰沙强调称,“当前阶段,评估油价波动的持续时间仍为时尚早。”
IMF在最新的10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WEO)中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5%放缓至2023年的3.0%和2024年的2.9%,低于3.8%的历史(2000~2019年)平均水平,且2024年的预测值较7月预计时下调了0.1个百分点。
古兰沙在报告中表示:“在气候变化和地缘政治冲击下,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或加剧,并成为逆通胀(disinflation)进程的严重风险。 6月至9月下旬,由于 OPEC+延长减产协议,导致油价一度上涨约25%,随后回落约11%。”
IMF预计全球通胀率将稳步下降,但多数经济体的通胀或要等到2025年才能回到目标水平。
这款滞胀“鸡尾酒”中还有一种更为隐蔽的成分:中央银行的政治化。滞胀硬币的另一面是美国和全球经济不断增加的衰退风险。
潘功胜强调,各国亟须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支持多边贸易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共同促进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丹尼兹·伊甘指出,全球贸易战升级不仅短期内增加成本,还将长期加大全球经济成本,限制技术传播与创新,影响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当前中国经济开局良好,延续回升向好态势,金融市场运行平稳。中国人民银行将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坚定支持自由贸易规则和多边贸易体制,推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维护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