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跨国药企高度评价中国医改成效,可持续商业模式是重要支撑

第一财经 2023-10-17 20:49:18

作者:钱童心    责编:乐琰

罗氏集团董事会主席施万(Severin Schwan)在大会的主旨发言上重点强调了医疗体系的商业模式。他认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是国内外生物医药公司形成良好生态体系的重要支撑。

在本周举行的生物医药产业周上,跨国制药商对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医疗改革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认为在过去医改的基础上,现在中国医疗行业应该转向对商业模式的关注,提升市场吸引力。

罗氏集团董事会主席施万(Severin Schwan)在大会的主旨发言上重点强调了医疗体系的商业模式。他认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是国内外生物医药公司形成良好生态体系的重要支撑。

施万表示,美国拥有湾区(旧金山)和波士顿两大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如果具体分析美国医疗保健系统,那就是纯粹由不同的私营机构组成的,包括私立医院、私立医疗服务提供商、私营保险公司等等。

“这是一个完全由市场驱动的体系,由市场定价。”施万说道。他分析称,这也是为何在美国的医疗费用是全球最高的,而且所有的生物医药公司都想要去到美国市场,因为它们最有可能在商业上取得成功。

施万认为,从行业的角度来说,美国的医疗体系对企业是非常有利的,尤其有利于医疗创新。但他也指出美国医疗系统的问题,那就是巨大的不平等,尽管美国有很多富裕的人受益于该国的医疗系统,但是也会有很多人因为没有医疗保险覆盖而无法享受到最先进的医疗技术。这就是自由市场体系的弊端。

英国的医疗体系与美国完全是两个极端。英国曾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医药市场之一,英国的医疗保健系统是国家医保体系(NHS),纯粹的公共医疗系统,那里基本上都是公立医院,医疗保健服务由国家税收来支持,国家是最大的保险机构,那里没有像美国一样的商业保险公司,国家是医疗体系唯一买单的人。

施万表示,在英国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医疗服务,英国医疗体系的一大优势是费用可负担。而且由于国家买单,近20年来,英国医疗费用大幅下降,医疗支出仅占GDP的8%至9%,几乎是美国的一半。

施万指出,尽管英国的医疗服务人人可及,但代价是医疗体系不堪重负,手术需要等待很长时间,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而这也影响到患者,例如英国癌症的死亡率在整个欧洲范围内要比其他国家高出很多。

在平衡美国和英国医疗体系的两个极端时,施万以瑞士的医疗系统为例,他称,瑞士既有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也有私立医院和商业保险公司与公共系统竞争。他认为,正是由于瑞士的公共和私营系统互相补充,才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物制药的生态体系,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药物研发。

在谈到中国医疗保健体系时,施万表示:“我认为中国医疗保健行业正发展到非常关键的阶段,已经覆盖了基本的医疗需求。现在中国正在转向创新的技术,这需要一个非常不同的商业模式来支撑。”

施万表示,近年来,中国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带量采购,使得医疗服务价格更加可及,但也需要考虑对行业可能会产生的巨大影响。“相比来说,像罗氏这样的跨国医疗公司的影响会更小一点,因为这只是外部的潜在影响,但是对本土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企业来说,影响会非常大。”施万说道。

他还肯定了上海作为全球生物制药一大中心的领导地位,并称这也是罗氏为何持续在这里投资的原因。但他指出,目前对于医保政策制定者而言,正处于一个非常艰难的时刻,他们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

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上海拥有生物医药完整的产业供应链和创新链,以及丰富的医疗资源和临床研究资源。据介绍,去年上海共获批1类国产创新药4个品种,位列全国第一。

罗氏早在1994年就进驻上海张江,成为生物医药领域首家投资上海的跨国药企。2007年,罗氏在张江成立药品开发中国中心,成为首家在中国建立完整医药价值产业链的跨国药企。

美国疫苗制造商Moderna于今年7月在上海宣布了首个中国投资项目,并斥资1亿美元在中国注册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

Moderna公司CEO斯蒂芬·班塞尔(Stéphane Bancel)在生物医药周上发表了视频演讲,他表示:“当今时代,全球医疗行业挑战重重,新冠暴露出医疗系统仍有不足,科学研究迫在眉睫,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班塞尔表示,Moderna希望利用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机遇,探索面向未来的生物技术产品。“我们正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招募全球人才。”他说道。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Moderna正在探索与中国合作伙伴开展研发生产,并在中国加速产品的临床试验。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