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公告称,将于11月9日正式发布中证中央企业50、中证国资央企50、国有企业50指数和中证民企50四大指数。
中证中央企业50指数等3条指数聚焦资本市场代表性央企和国企上市公司,分别表征全部中央企业、国务院国资委实际控制的央企以及全部国有企业内经营质量较好、创新投入较高、市值较大的上市公司整体表现。
这3条指数设置了研发投入、盈利能力、ESG等门槛筛选指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市值代表性为选样主要依据,并通过行业限制规则,均衡选入建筑、交通等传统基础领域以及航空航天、电子、通信等新兴领域的央企国企上市公司作为指数样本。
从行业构成来看,央企国企3条指数的样本主要覆盖能源、工业、金融、公用事业等国企重点领域,民企50指数则聚焦于工业、信息技术、可选消费、医药卫生等行业。
中证民企50指数聚焦代表性龙头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设置ESG门槛指标就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等方面对民营企业进行初步筛选,再从各细分行业中选取50只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民营企业龙头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截至2023年9月底,央企50指数、国资央企50指数、国企50指数与民企50指数的最新一期样本总市值分别为16.36万亿元、11.91万亿元、19.44万亿元与7.27万亿元,在全市场A股总市值中的占比分别为18.88%、13.74%、22.43%与8.39%。各指数样本2022年年报披露的研发投入相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4.81%、18.14%、19.26%与33.12%。
目前,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已发布央企100、央企红利、民企300、民企红利等代表性主题和策略指数。产品应用方面,跟踪中证国企和民企指数系列的产品规模合计超过400亿元。
今年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6万亿元、利润总额6462.7亿元,有效投资持续扩大,“两重”“两新”重大项目总投资破万亿元。
我国已累计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截至今年3月底,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83.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6.2%。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场景应用深度融合,既关系我国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升级迭代,也与央企自身实现转型升级息息相关,可能成为“一点破全局”的关键一招。
国资委强调,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以改革促发展、增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