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自贸区首家研究型医院揭牌,打造细胞和基因治疗产业高地

第一财经 2023-10-20 15:01:01 听新闻

作者:一行    责编:计亚

细胞与基因治疗是全球科技与产业竞争的重要“新赛道”。上海是全国最具活力的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集聚区之一,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已有79个基因治疗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上海有19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上海自贸试验区首家研究型医院——上海高博肿瘤医院揭牌,这将补上区域内细胞和基因治疗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

10月20日,第四届外高桥医药健康合作论坛暨细胞与基因治疗新药临床研发与质量论坛上,浦东新区副区长、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吴强表示,在产医融合方面,浦东率先试水,支持区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申报备案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上海高博肿瘤医院首任院长由原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李进教授担任,他告诉记者,所谓研究型医院就是以临床研究为主要功能。高博肿瘤医院将立足临床研究公共服务,以疑难重症肿瘤诊断与治疗、临床研究、生物医药及器械的产业转化为目标,打造与国际标准接轨、满足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需求的研究型医疗组织,提升临床研究效率与质量,加速推进细胞与基因产业创新成果转化。

"一期400张床位已投入运营,其中50%以上要用于临床研究;二期300张床位预计2026年投入使用。我们希望每年开展20项左右的创新药物研究。"李进说。

细胞与基因治疗是全球科技与产业竞争的重要"新赛道"。上海是全国最具活力的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集聚区之一,拥有较好的创新策源基础和较强的企业创新实力。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已有79个基因治疗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上海有19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今年9月发布的《上海市促进基因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上海基因治疗科技创新策源能力进一步增强,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进一步优化,成为基因治疗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其中,在临床转化能力方面,要建设5个以上基因治疗及相关领域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示范性研究型病房;探索建设基因治疗特色研究型医院;新增临床试验批件5个以上。

在产业活力持续跃升方面,要建设提升基因治疗相关领域研发、制备、检测、中试和生产等公共服务平台;引进培育15家以上基因治疗产业领军和骨干企业;1-2个创新产品申请上市。

外高桥作为上海市"1+5+X"生物医药产业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优势,以贸易功能为基础逐步探索创新,已形成涵盖研发、生产、检测、临床等多元化功能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今年1-8月份,保税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完成营业收入20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0%,占上海市近1/3;医疗仪器及器械进口额277亿元,增长8.0%,占全国比重43.2%;药品进口额662亿元,增长27.6%,占全国比重26.9%。

根据《浦东新区促进细胞和基因治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外高桥保税区定位为跨境研发生产先行区,要打造面向全球的细胞和基因治疗产业跨境创新发展高地。

外高桥集团股份董事长俞勇表示,立足打造细胞和基因治疗产业跨境研发生产先行区,外高桥将进一步锚定重点赛道,推动细胞和基因治疗产业等生物医药头部企业入驻,加速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落地,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匹配资源并相互赋能,助力浦东创新策源功能和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全球竞争力持续提升。

俞勇表示,在外高桥保税区内发展细胞和基因治疗产业,有着多重优势,比如,企业可以享受到生物医药特殊物品的进境便利,自用进口设施设备的免税,同时,外高桥也在大力开发适合细胞核基因治疗产业的空间载体。

当天,外高桥发布了创世谷·外高桥生命科学园、新展城、大健康智造创新产业园等三个产业空间,预计未来三年间,外高桥将再增43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让好产业不缺载体。

目前,保税区内已有生物医药产业物业超60万平方米。俞勇表示,此次发布的三个产业智造空间承载适配生物医药产业不同门类、产业链环节的需要,助力企业实现全球化布局。以此助力企业全球化布局,打造面向全球的细胞和基因治疗产业跨境创新发展高地。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