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二三线城市限购标准出炉 各地执行在即

上海证券报 2011-08-17 07:59:00

责编:群硕系统

住建部已经下发文件,要求各省在8月20日之前上报所辖区内各城市的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情况,并给出限购五大标准。这意味着住建部已经在督促地方政府,预计8月份二三线城市限购令靴子落地。

二三线城市楼市限购令即将出台。

记者16日获悉,住建部已经下发文件,要求各省在8月20日之前上报所辖区内各城市的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情况,并给出限购五大标准。这意味着住建部已经在督促地方政府,预计8月份二三线城市限购令靴子落地。

住建部给出的新增限购城市名单的建议5条标准包括:其一,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处于房价涨幅前列的城市;其二,将省内所有城市今年6月份的住宅价格与去年底的住宅价格做一个比较,涨幅较高的二三线城市;其三,今年上半年成交量同比增幅较高的城市;其四,位于已限购区域中心城市周边,外地人购房比例较高的城市;其五,群众对当地房价反应强烈、认为调控政策执行不力或不到位的城市。

住建部建议,凡符合上述2条者就纳入到限购范围内。

记者注意到,这五大标准为二三线城市限购指明方向,均有很强的操作性。仅第一条,至少就有10个城市名列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本周四,国家统计局将发布7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涨幅若再名列前位的城市,8月底前或不得不“被迫”出台限购政策。

有机构统计,在7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指数中,明确限购的39个城市在6月份的同比涨幅平均为4.23%,非限购的31个城市的平均涨幅为4.66%,而限购最严格的京沪广深四特大城市的同比涨幅仅为3.85%。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限购依然是目前最有效的楼市调控手段,二三线城市限购令若在8月底前出台,首先会压制可能出现的楼市“金九银十”反弹,随后二三线城市也将会步一线城市“量价齐跌”的后尘。

(来源:上海证券报)

◎五大标准或圈定30余城

尽管最新的限购名单尚未出炉,但按照住建部拟定的上述“5条标准”,已有专家对限购城市进行推测。北京中原地产三级市场研究总监张大伟就表示,将有至少30个城市被纳入限购行列。

张大伟向记者表示,位于一线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如廊坊、昆山、中山、珠海等,很可能被纳入限购行列。

同时,在外地人需求旺盛的城市中,位于山东沿海、海南等地的旅游城市同样有可能纳入限购行列。

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在6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较大的城市中,秦皇岛、丹东、洛阳、岳阳、常德、遵义等城市或亦在“扩限”之列。

事实上,在热点城市房价企稳并有回落迹象的同时,多数未限购城市的房价仍然维持涨势。北京中原地产对50个未“限购”二三线城市的调研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有26个城市的住宅成交量同比出现上升,下滑的仅13个,且价格无一出现下跌。其中部分原因就在于,一些城市承接了来自周边限购城市的投资或自住需求。

中央地方“博弈”

但限购范围的确定并非一蹴而就。张大伟同时表示,由于限购政策对楼市影响较大,具体的限购范围和力度,还要取决于中央与地方的博弈结果。

有分析认为,目前二三线城市正处于土地财政快速增长期,在地方财政趋于紧张的大背景下,限购政策的推行难度并不小。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向记者指出,从房价控制目标的制定、供地计划的完成,到保障房建设军令状的签订,地方政府虽有意见,但最终均迎合了中央的调控思路。也即,在整个房地产调控中,地方政府的利益不断被削弱。

他还表示,涉及此次限购城市的扩军,政策未必会严厉到底,最终的限购城市、限购力度有可能低于预期。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住建部正研究相关政策 使房地产去投机投资化

房地产调控持续性、不减弱的信号还在持续传递。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住建部正协同有关部门研究相关政策,使房地产去投机投资化,回归到正常理性的轨道上来。

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限购这一措施俨然已成房地产调控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向记者直言,限购政策强制介入市场虽然略显“无情”,但是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并不完善,为了保证更多居民和消费者的利益,限购“虽不合情,但合理”。

必须承认的是,“限购措施是行政手段而非市场法制手段,在未来的时间里,还需建立起市场化的治本机制,将房地产调控纳入市场和法治轨道上来。”王珏林说。

对此,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住建部正在协同有关部门研究相关政策,使房地产去投机投资化,回归到正常理性的轨道上来。

另据王珏林透露,从以往的经验看,在限购政策推进初期会区别对待——对近期房价涨幅过快过高的几个城市,相关部委提示和督促地方政府主动出台政策。如果地方政府迟迟不动,而房价涨势依旧,“不排除中央政府直接要求各地方政府出台限购令的可能”。

(来源:上海证券报)

◎部分城市现恐慌性购房

“金九银十”是房地产市场最旺盛的销售季,9-11月三个月时间,在很多城市的销售量接近全年的一半。然而有专业机构分析,政府将在8月底前,对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实施“限购”,以压制可能出现的楼市“金九银十”市场反弹。

据北京中原透露,按住建部的要求,8月20日之前,各省住建厅需要将所辖内各城市的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情况报告上交住建部,是否采取必要措施限购,也将包含在这份报告内。

江苏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证实,7月底,住建部已向各省、市、自治区房地产主管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对照“五条标准”先行自查,并据此拟定需要纳入限购范围的二三线城市名单。其“五条标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处于房价涨幅前列的城市;将省内所有城市今年6月份的住宅价格与去年底的住宅价格做一个比较,涨幅较高的二三线城市;今年上半年成交量同比增幅较高的城市;外地人购房比例较高的城市;群众对当地房价反应强烈、认为调控政策执行不力或不到位的城市。

针对“限购”问题,中原地产最近对全国15个省的50个尚未“限购”的二三线城市做了一份调研。调研反映出,由于50个未“限购”二三线城市大部分尚处于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起始阶段或上升阶段,自住需求依然是这些城市的需求主力,因此这些城市2011年上半年成交量和成交价格受本轮调控的影响较小,市场依然保持原有的发展轨迹。

但引人注意的是,在被调研的50个城市中,无一城市的住宅价格出现下跌。其中37个城市住宅价格出现小幅上涨,其余13个城市的价格则基本持平,持平的13个城市分别分布在江苏省、辽宁省、山东省、浙江省、湖北省、湖南省和云南省这7个省。

受周边核心城市出台“限购”政策的影响,部分二三线城市承接了部分来自这些核心城市的投资或自住需求。举例来说,由于福建省的厦门出台了“限购”政策,部分投资需求转而投向泉州市;由于北京出台了“限购”政策,部分外地打工者无法在北京买房,转而将目光转向河北的廊坊、燕郊等地。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部分未限购城市投资比重过高。50个未“限购”城市中有18个城市的本地人房产投资比重超过20%,投资比重为10%-20%之间的城市为14个,剩余18个城市本地人投资比重小于10%。投资比重超过20%的18个城市均为经济发达省份的二三线城市,包括江苏省的常州、镇江、昆山、太仓;山东省的潍坊、威海、烟台、淄博;浙江省的象山、嘉兴;辽宁省的盘锦、丹东、营口、普兰店等城市。50个未“限购”城市中有14个城市的外地人购房比重超过20%,外地人购房比重占10%-20%之间的城市为12个,剩余24个城市的外地人购房比重小于10%。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限购政策的出台已是“板上钉钉”,但二三线城市楼市的限购政策迟迟未见落地,社会上已经议论纷纷,显然二三线城市的限购政策将直接反映出地方利益与监管层博弈的最终结果。业内人士分析,如果调控政策维持现状,很可能出现限购城市受到未限购爆发上涨的影响也出现反弹。限购政策扩大的消息发出后,最近很多城市已经出现恐慌性购房。鉴于中国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在发展中存在较大差异性,“限购”政策不应“一刀切”,但对于纯粹外地投资需求占比较高的城市则应尽快拿出“限购”政策。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温州楼市一夜入秋:满城尽闻恐慌抛房降价声

“资金周转急卖”“白菜价出售”“大降价”……极刺眼的文字出现在多家房产中介门店的房源信息上,使得“抛房”的气氛愈发浓厚——这里不是别处,正是中国民营资本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温州。

一切看上去充满戏剧性:向来被认为是炒房团发源地的温州,如今正陷入一场“抛房”尴尬。

近两周,刊登在温州媒体上关于抛售房产的广告多了起来,有时报纸上甚至连续几个大版面都是售房广告。在外界人士看来,温州全城正在刮“抛房风潮”。

记者为此赴温州实地调查,结果发现,“抛房风潮”来自于两股力量:一是炒房者,二是急于自救的中小企业主。

炒房客变身抛房客

16日,记者在温州市水心街道、上陡门、新城等地看到,多数房产中介生意冷清。

“目前急着抛售的主要是资金链紧张的炒房者。”21世纪不动产温州运营总监黄慧华表示,这段时间房东着急卖房的案例比以往多了不少,尤其是一部分拆借资金来炒房的人。据介绍,温州房地产市场比较特殊,投资投机成分比较多,这些炒房者资金多是借贷来的,或通过担保公司,或通过高利贷,本想短期见利后还上,但市场行情不好。

在这些炒房者中,黄洋 (化名)的经历似乎极有代表性。上星期,黄洋终于等来了银行放贷,款项只有500万元,而他之前向银行申请的是1000万元,还缺一半,对他而言,这是一笔“救命”钱。黄洋是温州当地一鞋业公司老板,年初时,他以鞋业公司的名义向银行贷了一笔半年期的生产资金,这笔钱最终却被用于炒房。然而,由于市场“萧条”,半年到期后,他只好向民间借债用来偿还到期的银行贷款,9月中旬到期,利率每月1毛,原想再从银行借钱来还民间借贷,但现在银行信贷紧缩,贷款利率上浮且很难贷到。对黄洋来说,如果9月份再还不上钱,他的房子以及经营多年的公司将被查封。情急之下,黄洋只想将手中的房子低价脱手。

“前一阶段单价卖4.6万元,现在可以减少3000元。”黄洋有一套京都城的期房,总面积146平方米,如果现在有人买,他愿意总房价直接减去50来万。据他称,现在更多的只是问问,如果到了8月底,再没有卖掉,他打算单价再降3000元。

“当地很多购房者是借钱来的,期限基本上在3~6个月左右,但如今银行贷款难,导致不少人资金链紧绷。”温州当地一炒房者向记者透露,有些到期债款还不上,房地产市场行情不好,只好向高利贷举债。

事实上,除了炒房者,还有一批人也加入了抛房潮中。“目前一些制造业者,在银行贷不到款,民间借贷利率又高,只好卖掉自己的房产自救。”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微博)对记者表示。

周凯(化名),从事房产中介已7年多,经营的多是别墅排屋等高档住宅。昨日,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找我代理卖别墅的特别多,我手头有一套8000多万元的独立别墅,锦绣园四期,405平方米。前两天,房东告诉我,自己企业资金周转,银行未贷到款,如果有人买,他可以直接降价500万元。”

卖方普遍降价

今年上半年,温州二手房市场遭遇“重创”。数据显示,1~6月份温州主城区二手房交易量4849套,而去年同期成交量是5980套,前年同期是7253套,今年比去年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近4成。而在7月份上旬,甚至出现零交易量的情况。

记者采访发现,温州市中区一套学区房,70平方米,房东承诺单价可降5000元,总价减少35万元。“房东都急哭了。”代理该套房产的中介人员向记者说,“温州市区的一套学区房价格一直要41000元/平方米,现在还没有卖掉,眼看9月份贷款就要到期,房东真的要哭了,房东说36000元/平方米也卖。”

温州楼市成交的冷淡让不少炒房者心慌。“目前已成交的单价都比原来低两三千元。”科威国际不动产温州某门店负责人称,“成交下滑,房价的微妙变化加剧了炒房者的恐慌心理。”

周德文则认为,炒房者信心不足导致了目前这种抛售现象。

“现在房产投资者的资金链紧张,压力确实很大。”温州市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副秘书长卓学宋表示,限贷、限购等调控政策重击了这些炒客,尤其是限购,直接限制了房产的交易。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专家点评

任志强:限购令肯定不会成为一个长期政策

二三线城市限购的政策风声越吹越紧。对于这一现象,任志强近日公开表示,“限购令肯定不会成为一个长期的政策。”在他看来,近期限购令火热出台将助推部分城市房价上涨。政府的想法其实是希望用房价的下跌去换取销售量。只要价格没下来,限购就不会停止。但是在严厉的限购政策下,有些人不是买不起,而是没有资格买。因此即使房价下跌,也换不来成交量。任志强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紧缩仍然是一种常态,但是,限购令肯定不会成为一个长期的政策。

水皮:10年也许20年,到那时房子会便宜

中国著名财经评论 家水皮在一场有关“新形势下个人投资理财 方向”的讲座现场上讲解房价时说道:“我上中学时,我们那一代当时有12个班。到我侄女上学时,有15个班。而到我儿子这一代,全镇只有3个班。人越来越少,10也许20年,到那时房子会便宜!”他认为今后的房价将趋稳发展,涨跌幅度更像一个普通商品。

朱大鸣:没有政府的这只推手,房价是达不到现在的高度的

著名的财经评论人和企业家 朱大鸣称,仅仅依靠增加成本的做法,是难以遏制中国物价和原材料成本的,更别说打垮高房价了。“要想房价回归合理价位,恐怕不是简单的调控措施和保障房能解决问题的。唯有痛定思痛,在既得利益者身上剐肉,才能真正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才能把房价拉下马来,才能解决中国目前社会广大的仇富心理,才会达到真正的社会和谐,才会让人与人之间的诚信逐步建立起来。”

张有卓:房价平稳是符合全社会利益

国际大中华经贸促进会副会长张有卓在博客中评论房价时认为,房地产直接影响的产业有60多个,即使在发达国家,经济能否企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房地产价格企稳,否则就会带来经济萧条以及失业人数大大增加。因此,他认为要防止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而不是要大幅打压。在他看来,房价平稳是符合全社会利益的,任何极端的解读对经济发展都是不利的。

(来源:南方日报)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