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地方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就此采访了教育部有关负责同志。
这位负责同志表示,中小学校安排课间休息十分重要、十分必要,有利于学生调节情绪、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和防控近视。教育部高度重视学生课间休息,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教育部令第50号)明确,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这位负责同志指出,教育部将进一步督促地方和学校严格落实国家有关规定,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决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而简单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将指导地方和学校科学实施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室外场所设施排查和人员值守,加强学生安全常识教育,把安全事故风险降到最低,让孩子们快乐放心活动。同时,将要求学校密切家校社协作,争取家长理解和社会支持,共同努力保障学生课间正常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积极运用“两新”等国家支持政策,升级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推进IPv6规模部署及应用,推动中小学校合理扩容出口带宽,满足教育需求。
原则上,小学1-4年级每学年不少于6课时,小学5-6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0课时,初中7-8年级不少于每两周1课时,高中阶段在信息科技和通用技术等国家课程实施基础上,在高一或高二不少于每两周一课时。
根据计划,小学和初中在校每天分别安排1节体育课,同时每天上午安排一次大课间活动,下午安排一次阳光体育活动,全力营造充满活力的运动氛围,助力孩子在体育活动中享受快乐,健康成长。
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进一步整治“暗箱操作”和“掐尖招生”行为,严格管控试点实验项目等特定类型招生,严肃查处招生入学环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白宫表示,为保留一些有关助学金的关键项目,教育部现在不会完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