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方面,得益于去年“防疫优化”时的低基数,同比增速将全面回升,但环比回落。商品房销售再度降至历史同期低位,二手房挂牌攀升。房企现金流仍在恶化,土地市场低迷持续。国债增发到项目推进有时滞,年内效果有限。家庭提前还款有所缓解,但仍处历史高位。居民出行热度降至半年低位,消费环比仍将低位运行。
海外方面,美联储加息近尾声,但实际利率攀升。历史上,美总统寻求连任的年份,联邦赤字率往往回落。美国经济下行斜率或超欧洲,美元承压。我国出口占全球份额总体趋降,持续向疫前回归。全球制造业新订单已连续16个月收缩,创有数据以来最长纪录。我国外需未必逆转,但低基数扰动下,外贸看上去在恢复。
价格方面,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指数明显回落,总需求下行更能主导国际商品价格走势。国内增量政策对有色、黑色系价格有所支撑,但冬季开工淡季下环比升幅有限。今年暖冬概率较大,耗煤需求或弱于历史同期。PPI四季度同比回升斜率将明显放缓。前期节假日效应引致的服务消费脉冲结束,CPI或仍将在零上下徘徊。
政策方面,经济存在同比“幻觉”时,即使环比走弱,政策往往保有定力,何况年度目标压力不大。中央加杠杆能部分对冲短期化债对增量基建的挤压,但地产放松力度已趋弱,土地收入仍拖累财政。人民币汇率趋稳,但中美利差还掣肘资金利率。低基数叠加政府发债,社融将抬升。票据与存单利差下行,表征信贷弱势。
(作者伍戈系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曹海巍、俞涛、高童系长江证券研究员)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伍戈经济笔记”。
内需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稳增长的核心支撑
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下半年稳增长政策仍需加力,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扩内需政策措施有望继续优化升级。
而实现中国经济的再平衡,使之更侧重于内需和家庭消费,这一长期方向亦相当明确。
专家称,“十五五”规划将以扩大内需与新质生产力的整体性跃升相互牵引为主线。
5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81万亿元,增长2.7%。其中,出口2.28万亿元,增长6.3%;进口1.53万亿元,下降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