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网传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外科团队六名学生集体患癌,引发关注。
今天凌晨2时许,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网传“中山二院乳腺外科团队疑受实验环境和试剂影响致多人患癌”等信息发布情况说明。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表示,初步了解到:近年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工作、学习过的人员中有3名罹患癌症,其中2名现为该院乳腺外科医生,在临床工作;另外1名不是该院职工或学生,为外地来院进修人员,已回原单位工作。该实验室无在读学生患癌。具体情况如下:
黄某,女,2017年至2022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攻读博士学位,此间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学习,2022年7月博士毕业后入职我院乳腺外科,从事临床工作。2023年10月被确诊患胰腺癌并接受手术,目前情况稳定。
刘某,男,2013年至2018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攻读博士学位,此间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学习,2018年8月博士毕业后入职我院乳腺外科,从事临床工作。2023年6月被确诊患滑膜肉瘤并接受手术,术后恢复良好。
以上两位职工患病后,医院一直关心其健康情况,组织专家会诊、探望和慰问。另有1名进修人员为某外地医院毕业博士生。2021年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进修一年,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工作,已于2022年4月结束进修离开广州,2023年在工作当地被诊断为乳腺癌。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表示,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于2009年启用,至今培养超过200名学生。成立以来,实验室一直严格按照规范统一管理,对所有实验人员都开展了实验前安全和规范操作培训。
针对公众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关切,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将一如既往守好安全红线,并自觉接受上级主管部门检查监督,也感谢网民提出意见建议。针对将患癌与实验室或者试剂接触进行关联的关切,鉴于个体癌症发生的诱因极其复杂,诚挚欢迎有关部门组织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调查。
段涛认为,并非医院部署了大模型之后,一夜之间就可以改变很多东西。AI改变医疗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康方证实医药代表伪造材料骗取抗癌药物
近年来,社会大众对强制报告制度的理解和认同不断增强,但距离全社会普遍接纳、自觉遵守制度要求仍有差距,特别是相关组织和从业人员缺乏履行强制报告义务的责任感。
上海公惠医院宣布拟申请注销登记,标志着公立医院合并和资源整合的趋势在医疗系统中逐渐显现,中小型医院面临合并、转型或将成为未来常态。
医药领域给予回扣、垄断控销等行为造成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虚高、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医保基金大量流失。